文档介绍:流行性乙型脑炎
田宇波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2014年2月20日
主要内容
概述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控制策略
乙脑疫苗
疫苗接种及副反应处理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S)(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通过蚊虫传播。
起病急,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其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重型病例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乙脑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地理区域分布特点,多发生于蚊类大量孳生的夏秋季节。
背景简介-乙型脑炎(全球)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worldwide
背景简介-乙型脑炎(中国)
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后,发病率出现变化;
除新疆、西藏、青海外,其他各省均有乙脑发病和流行资料;
目前根据各地乙脑发病率统计分析将我国分为高、中、低乙脑流行区;
乙脑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陕西、云南、河南。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与储存宿主
感染途径和传播媒介
易感人群
传染源
猪(主要是仔猪)是乙脑最主要的传染源。
--猪数量多
--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维持时间长
--,足以造成三带喙库蚊感染;
-- 猪的饲养时间短,幼崽出生率高而无免疫力,受蚊子叮咬后几乎100%受感染,且受感染时间比人早2-4周,即可构成猪蚊猪或人的传播环节。
易感人群
通过对健康人的血清学调查证明,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易感者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有极少数人发病。
主要的发病对象是少年儿童。
在老流行区,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被带毒的蚊子叮咬的机会也增多,造成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机会也增多。
而小年龄的人群,带有乙脑抗体的比例也减少,所以流行区10岁以下儿童最为易感,患者的比例也最高。
疫苗时代的流行特征
一、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病死率仍较高:
*乙脑疫苗的广泛使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落实防蚊灭蚊措施,至70年代中期发病率降至﹤10/10万,80年代降至﹤5/10万,1998年以后乙脑发病率维持在﹤1/10万。
* 病死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约在10%左右,如:1999年夏季广西12县的百余个乡镇,发病人数达数百人,病死率高达2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