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1/21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件名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
文件编码
版本号
制订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GMP办公室
实施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部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及目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目的:制订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明确其检查法的操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范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操作
责任:质检室主任、化验员。
内容:
1简述: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紫外光区或可见光区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本法在药品检验中主要用于药品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收度,然后用对照品或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近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A 为吸光度
T 为透光率
E 为吸收系数
c 为溶液浓度
l 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lcm,相应的吸光度即为吸收系数,以表示。若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1/L),光路长度为l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2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两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两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光栅系将反射或透射光经衍射而达到色散作用,故常称为衍射光栅,光栅光谱是按波长作线性排列,故为匀排光谱,双光束仪器多用光栅为色散原件。
检测器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两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依据其结构和测量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光束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两类。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有些仍为手工操作,即固定在某一波长,分别测量比较空白、样品或参比的透光率或吸光度,操作比较费事,用于绘制吸收光谱图时很不方便,但适用于单波长的含量测定。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籍扇形镜交替切换光路使分成样品(S)和参比(R)两光束,并先后到达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