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您下载的该文件来自TXT下载
欢迎访问:
内容简介
公元五世纪末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的时代,同时
也是一个南北交流、民族融合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中的郦道元是当时最
著名的地理学家,而他的著作《水经注》则是当时最杰出的地理著作。郦道
元不仅是个地理学家,而且是个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者,通过对《水经
注》的研究,我们可以获悉他的许多高尚思想和高贵品质。依靠他严谨、科
学的治学方法和高度的写作技巧,《水经注》成为一部文字生动、内容丰富
的不朽历史名著。历来学者对此书的不断研究,终于形成了一门包罗宏富的
学问——“郦学”,这就是郦道元为后世留下的一宗宝贵的文化财富。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
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
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
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
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
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力核心的
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
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
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
信口开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郑重而严肃的态度应该是对它进
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
宝,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就是在不断去粗取精、
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过程中实现的。继注是为了开来。开来不能离开继往。
民族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的。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继往汗来迈向四化的关键时刻。继往就是
继民族优秀传统之往,开来就是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来。对中国传统思
想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继往开来
必须完成的紧迫任务。我认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学术界、
理论界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但面对这一时间上长达五千年,内容上涉及人
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传统思想文化,将从何着手呢?毛泽东同志
早在1938 年就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
珍贵的遗产。”①这是很有远见而又切合实际的英明建议。从孔子到孙中山这
两千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丰富的时期,如果总结了这段历史,也就
基本上总结了五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基本上下等于全部。
孔子以前和孙中山以后的情况,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认为首先最好是在
时间上从孔子开始到孙中山为止,方法上采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形
式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开端。这就是从这段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和各
个学科,包括文、史、哲、经、教、农、工、医、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
人物中,遴选二百余人作为传主(一般为一人一传,少数为二人或二人以上
合传),通过对每个传主的评述,从各个侧面展现那些在不同时期、不同领
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业绩,从而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
出这段历史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
主要内涵,以利于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地批判继承、人为今用。也为进一步
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打下基础。自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上引建议
后,半个世纪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已从各个方面作了许多卫作,但对全面完
成这个任务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努力。作为“抛砖引
①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52 年版,第522
页。
玉”,个《丛书》只是这个继续努力所应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丛书》凡
二百部,约四千万言,自1990 年开始陆续出版,争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齐。
《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
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他
们取得成就的大小,取决于思想上认识和反映这些规律的程度如何。思想并
非先验之物,它所以能反映和掌握这些规律,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前人
思想成果的借鉴和继承。思想一旦形成,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实践起决
定性指导作用。韩愈说的“行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