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中国利率改革三十年的逻辑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利率改革三十年的逻辑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22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利率改革三十年的逻辑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利率改革三十年的逻辑论文
摘要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渐提出来的,是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纵观三十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体经历了改革起步、大力推进、改革深入和改革攻坚这四个阶段,已经闯出了一条宽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目前,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制度条件上都已不存在重大阻碍,只要继续深入探索,加强研究,、m2为预算约束线,m1线右移到m2表示经济资源总量的提高,代表了经济绩效水平。代表政府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I1与m1相切于点A。经过原点的射线a是资源配置比例线(或者称“制度线”),同一线上的不同点,其两种方式配置资源比例是相同的。于是“市场化改革得以推动一一经济绩效提高,利益分布改变一一政府效用函数偏好改变”的三个步骤互动过程,就表现为图中三条线互动的过程:制度线a向右上旋转为b——代表经济绩效的约束线m右扩,与b交于点B,政府效用提高为I1’,新利益集团兴起——政府效用函数发生改变,效用曲线变为I2,与约束线相切。这样就完成了一次边际制度变迁,把历次制度变迁得到的均衡点连起来,得到一条曲线,这就是制度变迁的轨迹,其曲线代表了制度变迁的函数。
“外生推动型”改革需具备两大条件。政府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U=αU1Z(j),.freel位置,制度变量j表示制度线a位置(任意一点的x轴和y轴坐标可以由预算约束线m和制度线a的交点决定;基于制度变迁能改变经济绩效的假定,有z=Z(j))。α、β代表各集团的政府偏好系数或称政治影响力系数。
“外生推动型”改革启动的条件一:制度变迁的政府边际效用大于零。即:

“外生推动型”改革启动的条件二:若干足以阻碍改革推进或成功的关键性局部的制度变迁边际效用为正。设该关键局部的效用函数为:U*=UZ(j),j,则该条件可表达为:

我们将式子(1)、(2)称为改革的“制度性条件”,就利率市场化改革来说,还需要宏观环境稳定、监管能力较强、市场机制较完善等宏观条件,和各种微观主体对利率敏感等的微观条件,相对于“制度性条件”,我们把这些条件统称为“技术性条件”。
(二)“外生推动”和“内生演进”改革的关系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永远不需要市场“内生演进型”制度变迁。一般来说,“外生推动型”方式主要适用于基础型制度变迁,即政策和法律等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在没有选票压力的情况下完全由政府决定,只体现政府效用函数的原则;“内生演进型”方式主要适用于次级制度变迁,主要涉及交易方式、交易****惯、交易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和变迁,只要两两之间边际效用提高,即可实现一次边际制度突破,当这种突破经过无数次交易,成为****惯之后,即产生次级制度变迁,并附带产生利益集团。由于次级制度变迁产生的利益集团也可以把某些次级制度变迁上升为基础制度变迁。因此,许多时候,改革方式是依赖市场还是政府只是制度变迁的策略选择,我们应当选择成本和阻力较小、改革效益较大的那一种方式。
总的来看,制度变迁的市场演进无法避免:一是市场化程度提高使得制度变迁的市场内生演进自然发生。二是政府主导的外生推动型改革有市场内生演进的渗透。即在政府“外生推动型”改革三个环节中,只有第一个环节即市场化改革实施是政府推动的,之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