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述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述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11/22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述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述评论文
摘要:20世纪以前我国教师职业还不具备专业性;清末教师管理开始专业化;民国时期教师管理进行了局部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教师的管理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发展。剖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历程对新时期我摘要:20世纪以前我国教师职业还不具备专业性;清末教师管理开始专业化;民国时期教师管理进行了局部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教师的管理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发展。剖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历程对新时期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探索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一直没有明确而规范的教师任用标准。建国之后的四十多年,我国在法律上也一直没能建立起严谨、规范、完备的教师资格制度。1996年,我国才正式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自此,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具体回顾一下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以前教师职业的非专业性
20世纪以前我国古代文明社会数千年历史中,历朝历代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培养教师的学校,教师多由长者、能者、学者、官吏等人担任,他们没有受过专门化的师范教育训练,其教师职业知识和能力的****得主要是通过经验—模仿,即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模仿和学****前辈(师傅)的经验而得来的。这时“虽然有了教师这个职业,但还没有成为专门的职业,专业性还很差”1。
二、清末教师管理的专业化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正式建立,师范教育体系的形成。“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标志”2。清末的教师管理开始走向专业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教师的专业训练。清末各级师范学堂把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必修课,并且安排较多的课时,还开设教学法,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1904年的《奏定任用教员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的教师分为正教员和副教员两类,要取得学堂正副教员的职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资格。如普通中学堂正教员由优级师范毕业,成绩优等以上或游学外洋高等师范毕业,成绩中等以上者充任;副教员由优级师范毕业,成绩中等以上及游学外洋的高等师范毕业者充任。
三是制定教师考核制度。1909年,清政府学部制定《检定小学教员章程》,规定对小学教员实行“检定”制度,这一工作,在京师和省分别由督学局和提学使司办理。该章程规定:
“小学教员的检定分为无试验检定和试验检定两种。对检定合格者,由检定委员会将有关材料呈督学局或各省提学使司复核后,发给检定文凭,可担任相应的小学教员。对曾犯刑律或现有刑事诉讼或沾染不良嗜好者,不予检定。对业经检验的教员,如有不能尽职之处,可酌核情形,令其辞退。如因事故致失教员资格,可撤销检定文凭,任何学堂都不得聘其为教员”3。这一时期清政府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学历和品行都作出了规范化的管理,并逐步制度化,可称之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雏形。
三、民国时期教师的管理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37年间中国的政局动荡不安,教师的管理也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下进行了局部的改革。
1、民国初期教师管理的稳步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十年间,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蓬勃发展,教师队伍的管理也稳步发展。一是师范生入学规格的提高。1913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