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智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调控,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根据用药途径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将全身麻醉药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肌肉松弛药(简称“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一般视为全麻辅佐用药。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是指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可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一)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
现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多为卤素类,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与脑细胞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吸入麻醉药的强度是以最低肺泡浓度(MAC)来衡量的。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MAC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患者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MAC是不同麻醉药的等效价浓度,值越小其麻醉效能越强。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的油/气分配系数(即脂溶性)和血/气分配系数(即药物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对其药理性能有明显影响。
油/气分配系数越高,麻醉强度越大,MAC越小
血/气分配系数越低,在肺泡、血液和脑组织中的分压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越短
麻醉深度与脑内吸入麻醉药的分压相关,当肺泡、血液和脑组织中的吸入麻醉药分压达到平衡时,肺泡血药浓度(FA)则可反映吸入麻醉药在脑内的分布情况。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二)影响肺泡药物浓度(FA)的因素
吸入麻醉药-挥发罐-麻醉机、氧气-呼吸道-肺泡-以弥散方式跨过肺泡膜-血液(肺循环的药物的摄取)-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组织
肺泡药物浓度是指吸入麻醉药在肺泡中的浓度,吸入药物浓度(FI)是指从环路介入呼吸道的药物浓度。
临床上常以FA和FA/FI来比较不同药物肺泡浓度上升的速度。影响因素有: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
1、通气效应
2、浓度效应
3、心排出量(CO)
4、血/气分配系数
5、麻醉药在肺泡和静脉血中的浓度差(FA-V)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三)代谢和毒性
绝大部分由呼吸道排出,小部分在体内代谢后随尿排出
主要代谢场所是肝脏,细胞色素P450是重要的药物氧化代谢酶
有些药物具有药物代谢酶诱导作用,可加快自身代谢速度
产生毒性的原因主要是血中无机氟(F-)浓度的升高。(低于50umol/L无肾毒性;50~100umol/L有引起肾毒性的可能;高于100umol/L肯定产生肾毒性)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
一、吸入麻醉药
(四)常用吸入麻醉药
1、氧化亚氮
2、恩氟烷
3、异氟烷
4、七氟烷
5、地氟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