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1
文档名称:

高等地球化学讲课.ppt

格式:ppt   大小:10,079KB   页数:1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等地球化学讲课.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1/22 文件大小:9.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等地球化学讲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一、大气及其组成
(一)、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组成
自然状态的大气由空气、水蒸气和尘埃组成。
按其可变性可分为:
恒定组分:包括氮N2(%)、氧O2(%)、稀有气体等。
可变组分:CO2、O3、H2O(~6%),从总量上来讲,夏天比冬天多,陆地比海洋多,城市比乡村多。
不定组分:即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气态物质和悬浮颗粒。
成分的关系为:
恒定组分+ 可变组分= 纯净大气
纯净大气- H2O = 干洁大气
二、遥感基本概念
遥感(Remote Sensing)基本概念
广义:泛指各种非直接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目标的技术。
实际工作中,重力、磁力、声波、机械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定义: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包括五大部分:
1、被测目标信息(电磁波)特征
2、信息获取
3、信息传输与记录(信息接收)
4、信息处理
5、信息应用
遥感系统五大部分示意图
1. 目标物电磁波特性:任何目标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2. 信息获取:接受、记录目标物体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如:雷达、扫描仪、摄影机、辐射计等。
:传感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者胶片上。胶片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通过卫星上微波天线输送到地面卫星接收站。
4. 信息处理: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并进行一系列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转换为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5. 信息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不同专业、不同应用目的都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分析和处理。
按遥感平台分(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地面遥感:传感器装载在地面上,如:车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
航空遥感:传感器装载在航空器上( 80Km以下),如:飞机、飞艇、气球等;
航天遥感:传感器装载在航天器上( 80Km以上),如: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主体、包括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太空站等。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1000μm之间;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
遥感的主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