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HDB3编译码.doc

格式:doc   大小:50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HDB3编译码.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1/22 文件大小:5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HDB3编译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一、设计总体思路 1
1
HDB3编译码 2
二、单元电路的设计 4
4
5
6
三、系统仿真 8
HDB3编译码模块仿真 8
9
四、调试结果 11
五、设计体会与心得 13
六、附录(总原理图) 15
七、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总体思路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输入信号是由终端设备或编码设备产生的二进制脉冲序列,通常使用的是单极性的矩形脉冲信号(NRZ码)。为了使这种信号适合于信道的传输,一般要经过码型变换器,把单极性的二进制脉冲变成双极性脉冲(如AMI或HDB3码)。发送滤波器对码脉冲进行波形转换,以减小信号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传输时产生的码间串扰。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是影响基带信号进行可靠传输的主要因素,而它们都与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基带系统的总传输特性能够把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的影响减少到尽量小的程度,是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目的。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特性不理想及加性噪声的影响,会使接收到的信号波形产生失真,为了减小失真对信号的影响,接收信号首先进入接收滤波器滤波,然后再经均衡器对失真信号进行校正,最后由抽样判决器恢复数字基带脉冲序列。
HDB3编译码
在生活中,我们得到的大多是低频信号或直流信号,但是,在含有直流分量和较丰富低频分量的单极性基带信号波形不适合在普通的信道中传输,因为一般的信道的低频传输特性差容易受噪声的干扰,可能造成信号严重畸变,甚至可能被噪声完全淹没而分不出信号,因此有必要对传输的信号进行编码,而经过信道编码后的传输码却具有较强的波形抗干扰性。我们比较常用的编码规则有
HDB3和AMI编码。
HDB3码的全称是3阶高密度双极性码,它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 其目的是为了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 使连“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如下:
(1) 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I码的规则编,即传号极性交替;
(2)当连“0”个数超过3时,则将第4个“0”改为非“0”脉冲,记为+V或-V,称之为破坏脉冲。相邻V码的极性必须交替出现,以确保编好的码中无直流; 
(3)为了便于识别, V码的极性应与其前一个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否则,将四连“0”的第一个“0”更改为与该破坏脉冲相同极性的脉冲,并记为+B或-B;
(4) 破坏脉冲之后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例如:
代码: 1000 0 1000 0 1 1 000 0 l 1
AMI 码: -1000 0 +1000 0 -1 +1 000 0 -1 +1
HDB3码: -1000 -V +1000 +V -1 +1 -B00 -V+1 -1
其中的±V脉冲和±B脉冲与±1脉冲波形相同,用V或B符号的目的是为了示意是将原信码的“0”变换成“1”码。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
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外,还将连“0”码限制在3个以内,故有利于定时信号的提取。
HDB3编译码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总原理框图
二、单元电路的设计

本单元用CD22103集成电路进行HDB3编译码。编码时,需输入NRZ码及位同步信号,由数字信源单元提供,CD22103编码输出两路并行信号,+H—OUT和-H—OUT,它们都是半占空比的正脉冲信号,分别与HDB3码的正极性信号及负极性信号相对应。
根据编码规则可以的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外,还将连“0”码限制在HDB3编译码器
单一双变换
NRZIN
BSIN
+H—OUT
H—OUT
HDB3
3个以内,故有利于定时信号的提取。

HDB3译码电路图与单双极性变化电路图如下:
HDB3译码电路图与单双极性变化电路图

译码时,需将HDB3码变换成两路单极性信号分别送到CD22103的+H—IN和-H—IN引脚,来实现此功能的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