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力资本视角下职业教育的特色观与一流观论文
.. 摘要:企业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主体,它们不仅要接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而且可能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是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出发的,有无“特色”反映了人力资本专用性的高低,是否“一流”反映了可比较的人力资本初始价值的大小,“特色”与“一流”的需要又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选择密切相关。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力资本;特色;一流
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一流”反映了人们对它的质量评价。简单地说,特色就是“与众不同”,一流则是“出类拔萃”..,如果是针对一所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那么无论特色还是一流,都意味着和其它学校进行比较中显现的某种竞争优势。不少研究者为了比较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一直在努力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例如引入体现职业教育功能的“就业率”等等。不过要从制度上讲,在形成一整套质量评价体系之前,重要的理论基础还是应该明确“谁”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特定的主体又将怎样看待问题。
一、评价主体的“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
所谓主体,在哲学上是指与客体相对的“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关于职业教育的过程及其结果,社会成员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判,其中一部分个人或组织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实践。通常认为,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主体包括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学生以及企业,职业教育的优劣,不但取决于教育机构的自评,更需要重视其它方面的看法。
教育主管部门、学生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实践的作用方式与态度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借用股市交易的术语,这中间存在着“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的区别。在股份公司的经营中,投资者若是能够参与公司的重要决策,选择代理人,这种权利就被称为“用手投票”;同时,投资者还可以行使另一种权利,即“用脚投票”——当他们对公司的决策表示抵触,或者对公司的前景感到失望,就会卖掉所持有的股票。
以此类比,作为学校的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只需“用手投票”,通过发布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决定学校的办学方向,指导学校的教学环节。而与之相反,现阶段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用脚投票”,他们无法责令学校改变既有的专业设置、教学组织与成绩考核,却可能由于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远离某个职业学校,并将“选票”投给自身可选择范围内的其它教育机构。
企业又如何呢?对企业而言,“用脚投票”是经常使用的,特别是当企业普遍地对一些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失去信任,学校就将面临着毕业生的就业危机。然而企业对学校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们不仅可以作为传统意义上被动接收人才的“用人单位”,基于自身的需要,也还可能以多种产学结合的形式参与职教,尽量对在校学生技能的形成施加影响,使之成为“企业手中的教育”,这便是上文所指的“用手投票”。
总之,在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中,谁拥有“选票”,谁就应被视作职业教育的评价主体,主体的实际地位限定了它的投票方式,可以运用的投票方式也在恰当体现着主体的地位。我们肯定企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能够“手脚并用”的企业的质量评价不单表明了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结果满意与否,更有可能直接反馈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果说评价是以主体需要为尺度对客体属性的衡量,那么,企业的需要显然应当引起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二、人力资本与企业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念
企业之所以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