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17/11/2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CT平扫及颅底三维重建进行漏口定位,且术后随访一年均未有复发,治愈率达97%。结论经颅前窝底联合入路内外兼顾,疗效确切,是治疗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安全、可靠方法。
关键词:颅前窝底; 联合入路; 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3041102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指头部外伤后脑脊液经颅底副鼻窦从鼻腔流出,是颅脑损伤特别是颅前窝底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9%[1],其病理基础为外伤后颅底骨折的同时撕裂颅底硬脑膜和蛛网膜,导致脑脊液从骨折缝经鼻腔流出,使颅腔与外界交通形成漏道,同时空气也能逆行逸入造成气颅,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危及生命[2]。本病多数患者可保守治疗而愈,一般认为伤后持续4周以上漏液或自愈停止漏液后又再次复发者(即延迟)才需行手术治疗。我科
2007年6月―2013年6月运用术前薄层CT平扫及颅底三维重建进行漏口定位,采用颅前窝底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联合入路,以自体骨膜、颞肌、脑膜补片及医用胶为治疗材料,成功治疗72例延迟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并随访一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选72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17岁~65岁,平均(±)岁。病因:车祸伤36例,高空坠落伤25例,打击伤9例,异物刺伤2例。临床表现:伤后有昏迷史30例,头痛、呕吐22例,嗅觉障碍12例,动眼神经麻痹8例,无癫痫与肢体瘫痪,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9~12)分20例,(13~15)分5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间断性一侧或双侧鼻孔流清水样液体,低头或咳嗽时加重,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CT平扫及颅底三维重建,了解颅底骨折或骨质缺损部位以及漏口部位。
入选标准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脑脊液漏伤后持续一月以上且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经术前收集漏出液检验证实为脑脊液;首次及再次手术治疗均在我科进行;术前资料齐全且术后随访完全者。排除标准:其他非外伤性原因导致的脑脊液鼻漏;临床病例资料不全者;脑脊液漏发生未到一月且有可能经保守治疗自愈者。

手术方法 72例患者均采用发际内冠状切口额下经硬膜外、硬膜下联合入路手术治疗治疗,单侧额骨骨瓣开颅42例,双侧骨瓣开颅30例。仰卧位头略后仰,气管插管全麻。使眉弓平面处于最高位,双额发际内冠状切口,切开皮肤后沿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分离皮瓣,不宜损伤额骨骨膜,将皮瓣翻向面侧,再剥离额骨骨膜翻向面侧。额骨钻4或6孔,其中2孔尽量靠近颅前窝底和鼻根部,铣刀成形游离骨瓣并取下,沿颅前窝底仔细剥离硬脑膜,远离颅底弧形剪开额顶部凸面硬脑膜并牵向颅底,再利用脑自动牵开器向上后抬起额叶,先从硬脑膜下探查漏口,一般多为额窦或筛窦处,漏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硬脑膜撕裂或缺损,蛛网膜和脑组织与漏口粘连,漏口内嵌有硬脑膜或蛛网膜及脑组织,将突入漏口中的蛛网膜和脑组织锐性分离后拉出,清除漏口附近的炎性渗出物及坏死脑组织,显示漏口并探查有无其他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