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礼仪之邦 尴尬不少.doc

格式:doc   大小:20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礼仪之邦 尴尬不少.doc

上传人:mkjafow 2017/11/24 文件大小:2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礼仪之邦 尴尬不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礼仪漫谈二] 礼仪之邦尴尬不少

    跪拜礼的尴尬
    我国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文化发达,可是在对外交往中,尴尬却不少。
    2000多年间,封建王朝在对外交往时,一直坚持外国来使必须向皇帝行跪拜礼。显而易见,施行这种礼节,有损尊严,常常遭到抵制。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白衣大食(今叙利亚一带)遣使来唐,在朝见唐玄宗时,平立不拜。唐官员以其无礼,欲治其罪。
    1656年3月,第一位访问清朝的沙俄使节费·巴伊科夫抵达北京,明确表示不向大清皇帝行跪拜礼,双方为此争论了半年,巴无果而返。1805年,沙俄格·戈洛夫金使团来华,入境后即表示不行跪拜礼,引起清廷不满,只到达张家口,便原路返回俄国了。
    1816年,英国特使阿美士德到北京,也是因为拒绝向嘉庆皇帝跪拜,被清廷下令遣送回国。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愤怒的清军士兵杀死,这可捅了马蜂窝,本来德国及其他列强早就想一口吞掉中国,这下可有了借口。清廷虽然百般赔礼道歉,对方还是不依不饶,清政府被迫任命醇亲王载沣(宣统皇帝的父亲,光绪、慈禧去世后曾任摄政王)为“头等专使大臣”前往德国谢罪。德方扬言,载沣在觐见德皇时必须行跪拜礼。这一棒子把清王朝打晕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种下的苦果,到头来还得自己品尝。后来虽然在中外舆论责难下,德方取消了这一要求,但大清颜面尽失,而这跪拜礼,在对外交往中看来也已经走到了尽头。
    当前的尴尬
    历史上的尴尬已经远去,现实又怎么样呢?我做外交礼宾工作几十年,深感仍有不少问题。
    ●礼宾尊位混乱我国传统礼仪尊位,同国际上现在流行的做法不一致,甚至相反,即国际上以右为上,而我国传统礼仪却是以左为上。于是,目前在我国就形成了对内对外两种不同做法:我领导人参加我国内部的典礼、大会,座位安排均以左为上;而我领导人参加的对外礼仪,却与国际接轨,以右为上。这种尴尬情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持续了60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尚无法协调一致。这种忽左忽右的状况,让人眼花缭乱,社会各阶层人士不知所从。
    ●礼服问题我国近年来,恢复了祭奠炎黄、祭祖、祭孔活动,身着古代礼服,甚为庄严、郑重。现代人参加当代的重大礼仪活动,也应穿上讲究的礼服。有人问:我们今天的礼服是什么?答案是:没有。在这方面,西方比我们做得好,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有规定或惯例,例如结婚时新郎穿黑色礼服,新娘则穿白色婚纱;治丧活动,则一律着黑色服装。他们还规定了晨礼服、晚礼服等等。阿拉伯世界、非洲国家也都有自己的礼服。而我们泱泱大国,今天却没有自己的礼服。我们的外交人员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人,在对外场合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