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破解器官捐献瓶颈的法经济学路径.doc

格式:doc   大小:18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破解器官捐献瓶颈的法经济学路径.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7/11/25 文件大小:1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破解器官捐献瓶颈的法经济学路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破解器官捐献瓶颈的法经济学路径
刘廷华刘廷华,博士,宜宾学院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经济学研究。
摘要:由于短视认知偏差的影响,实际捐献水平明显低于器官捐献意愿。通过确立器官捐献的推定同意规则,利用锁定效应能有效破解行为人的短视认知偏差。为了拓宽器官来源,必须采用有偿捐献原则和脑死亡标准,加大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完善器官捐献体系,增加器官捐献的净收益,并附条件允许活体捐献。
关键词:器官捐献;短视认知偏差;锁定效应;有偿捐献;脑死亡;活体捐献
据调查,%的人有身后器官捐献的意愿。[1]与如此高的捐献意愿并存的是实际发生的器官捐献寥寥无几,着实令人不解。国外也存在类似情况,如在英国的一项调查中有90%的公民支持器官捐赠,却只有23%的公民登记确认死后捐赠器官。[2]论文利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双曲线贴现模型对此进行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破解器官捐献瓶颈的立法建议。
一、器官捐献的法经济学分析
生活中的行为主体受到短视认知偏差的影响,其贴现具有双曲线形式,表现为长期体现率低而短期贴现率高的不规则的时间偏好结构。[3]换言之,行为主体更看重短期的成本和收益,而对长期影响则考虑不足。假设行为主体在未来的第期和第期之间使用的贴现因子为,而在当前时点的期和离当前时点较短的期之间使用的贴现因子为。其中,参数用于反映行为主体受短视认知偏差影响的程度,且。值越小,短视偏差就越是严重,时行为主体完全不考虑将来;值越大,短视偏差的影响越小,时行为主体完全不存在短视认知偏差。

对于器官捐献而言,我们按时间顺序将潜在捐献人的行为分成、和三个阶段考虑。在时,潜在捐献人作出是否捐献器官的计划。在时,潜在捐献人作出是否捐献器官的决定并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捐献成本为。潜在捐献人在时死亡,其器官被移植后产生收益。
在时,潜在捐献人是否做出捐献计划取决于时产生的收益和时捐献成本的跨期比较。只要预期收益的现值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潜在捐献人通常会乐意捐献。根据双曲线贴现模型,时捐献成本的现值为,而时产生收益的现值为
。于是,潜在捐献人在时计划捐献的条件是
(1)
上述条件可以简化为
(2)
在时,潜在捐献人面临的捐献成本和收益发生了改变。捐献成本的现值为,捐献收益的现值为。于是,潜在捐献人在时做出捐献决定的条件是
(3)
上述条件可以简化为
(4)
当潜在捐献人存在短视偏差时,,使得。这意味着潜在捐献人实际捐献决定的条件(4)式比计划捐献的条件(2)式更难以满足。当时,在时计划捐献的潜在捐献人在时却做出了放弃捐献的决定。无疑,短视认知偏差的存在是导致器官捐献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上文的分析中始终假设潜在捐献人在时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等到时才产生收益,现在改变假设,看看仅仅将捐献器官的收益提前到时会出现什么变化。此时,捐献器官的成本和收益在时的现值分别为和,潜在捐献人在时计划捐献的条件变成
(5)
对比(2)式和(5)式,可以发现,当捐献器官的收益提前到时,计划捐献的条件更容易满足,潜在捐献人的捐献意愿更为强烈,条件下潜在捐献人从不愿意捐献转变成愿意捐献。
在时,潜在捐献人面临的捐献成本和捐献收益分别为和,潜在捐献人在时做出捐献决定的条件是
(6)
对比(4)式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