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び呗巯峦平“一带一路”的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び呗巯峦平“一带一路”的对策.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7/11/2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び呗巯峦平“一带一路”的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一带一路”的对策
摘要:自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将其类比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难免遇到诸多挑战。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从美国“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比出发,通过目前“一带一路”推行的状况和所遇到的挑战分析,进一步提出以公平包容的合作理念消除信任危机,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降低政治危机带来的风险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挑战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
0 引言
2013年在访问东南亚及中亚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简称“一带一路”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用自己拥有的各种优势阻碍该战略的继续推进,将其比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此种说法日益渗透到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之中。然而“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战略却有本质的区别。“一带一路”的推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尽管在推行过程中面对各种阻碍,但总体的发展期望还是可以预见的。

1 研究现状
2015年可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我国高层领导人在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前进之时,学术界也掀起了对该战略研究的热潮。学者们大多数对“一带一路”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所研究,术业有专攻,各个学者研究方向也有所不同。但在2015年,大多数学者几乎锁定在一个方向上,即对美国“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的对比研究。最早提出实施“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许善达,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出口减速的情况,时任全国政协委员许善达提出了利用“中国式马歇尔计划”创造内需,即由中国政府牵头,对海外进行大规模定向投资的倡议;其后,中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再次提出“新马歇尔计划”,通过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林毅夫此说法的提出,燃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极大兴趣。据笔者文献考察,尽管于
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但关于“马歇尔计划”和“一带一路”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2015年。大多数学者在论述“一带一路”的作用时,皆不约而同谈到了通过对外投资减少外汇储备、缓解基建领域的产能过剩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论及两者对比关系时,也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马歇尔计划”和“一带一路”的相同作用和效果;从政治学角度和时代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讨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诚然,“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确有其本质区别,在其经济模式雷同的影响下,国内外各界人士却放大了其共同点,忽视了两者的不同点,以造成舆论走向更多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负面影响。为此,本文将主要深入探析目前“一带一路”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上。
2 美国“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异同
“马歇尔计划”的概述
二战以后,西欧经济一片衰败,百废待兴,而美国却一枝独秀,经济发展迅速,为此,美国第50任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了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主要通过物资援助、经济投资、技术支出三方面提供援助。表面上旨在援助欧洲经济,实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复兴,但其实质上是为了缓解美国产能过剩问题,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为其找到输出途径,实现国内经济持续繁荣;其次是借拯救欧洲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对抗苏联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

“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形似之处
发展机遇相似
?R歇尔计划提出之时,正值西欧经济颓废衰落之际,欧洲各国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振经济,显然困难重重。美国则利用二战获得的红利迅速崛起,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国内产能积累较多,需要国外的输出途径以消化过剩产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但美国却以“欧洲复兴计划”为名获得欧洲各国的信任,实施其转移过剩产能的目的,欧洲国家此时急需援助,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创造了土壤和环境,提供了机遇。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顺利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获得巨大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级大国,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及非洲、欧洲各国经济受到重创,东南亚、中亚、西亚、俄罗斯等地区的经济也亟待帮助。不少地区主动期望获得经济援助,如乌克兰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乔治?索罗斯明确提出“乌克兰需要一个当代马歇尔计划,就像美国帮助欧洲进行二战后的重建一样”。
中国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