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弗洛伊德与文学艺术(一)
任课教师:万志海
课程名称
弗洛伊德
与文学艺术
课程编码
课程英文名称
Freudian and
literature and art
课程性质
选修课
总学时学分
24\
理论\实验
24\0
周学时数
先修课程
开课院系
人文学院中文系
适用专业
编写人
万志海
审批人
一、课程简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西方文学艺术”是运用精神分析学以及相关的心理美学的知识、方法、体系,来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及作品鉴赏中审美心理现象和规律特点的通识课。
本课程在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六大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弗洛伊德对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达•芬奇绘画、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解读,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二十世纪以来中西文学艺术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精神分析学以及相关的心理美学的角度来来把握人类艺术审美活动中丰富而复杂的精神现象,为学生理解文学艺术、特别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从而开阔视野,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心理美学知识的学习,塑造学生完满的人格,以实现其身心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要求
以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心理学思想,着重讲解弗洛伊德对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达•芬奇绘画、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解读,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二十世纪以来中西文学艺术侧重人物心理描写和揭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注重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理论的认识规律,以审慎的态度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心理学思想以课堂讲解、文本分析、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重点:(1)精神分析学心理结构理论;(2)精神分析学人格系统理论;(3)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分享作家的幻想和揭示“俄狄浦斯情结”;(4)创作心理、创作过程与艺术家的白日梦。
难点:(1)文艺创作与欣赏和潜意识的复杂关联;(2)精神分析学与二十世纪文学艺术内在联系。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选用教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常宏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
2、参考书目:
(1)杨锐:《弗洛伊德论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2)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苏隆:《弗洛伊德十讲》,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
(4)卡尔文·斯·霍尔等:《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
六、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分配表
章节
内容
学时数
备注
第一章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
6
第二章
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欣赏
4
第三章
弗洛伊德论《俄狄浦斯王》与《哈姆莱特》
4
第四章
弗洛伊德论达•芬奇
2
第五章
弗洛伊德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2
第六章
弗洛伊德与二十世纪文学艺术
6
教学24学时;实验学时;辅导学时;机动学时
共24学时
弗洛伊德与文学艺术
第一讲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
一、弗洛伊德生平与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弗洛伊德生平
2、精神分析学的诞生及其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
二、精神分析学的主要内容
1、精神层次理论;2、人格结构理论;3、性欲论;4、本能论;4、梦的解析理论
三、精神分析学的渊源与影响
1、精神分析的理论渊源;2、精神分析文论的世界性影响;3、精神分析的贡献与局限
 第二讲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的本质与特点
一、文学艺术的本质: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无意识的升华
二、创作心理与创作过程:精神病的同道和艺术家的白日梦
三、文学艺术欣赏与批评:分享作家的幻想和揭示“俄狄浦斯情结”
四、必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