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给“中式英语”一条出路
“中式英语”是指英语因受到中国地方方言、人文、政治、经济影响所产生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美国主流媒体上的“中国英语”实证研究》中,作者范勇指出:“中式英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不规范或不符合英语文化的畸形英语。我认为这一判断未免有时忖度。“中式英语”虽不免因其一些不地道的讲法受到诟病,但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次数都表示,这一特定的语言现象应该被给予一条出路。
一、“中式英语”的产生
英语形成多样化,且演变复杂渗入性高,中国人很难完全理解,因而往往会在使用时,根据本国语言文化习惯而形成能够被自己所利用的语言。英语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现代英语。在古英语时期中,英语仅限于词汇,且凯尔特语是当时的主要语言。
2.“借词”的使用
(1)形合与意合。在中式英语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带有浓厚中常所说的“借词”。如“给你点颜色瞧瞧”,中国人便会轻松直接地翻译为:
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而规范的英语应为:kick your ass。
(2)英语教育缺陷。New World Language School校长澳大利亚外教David就曾指出中国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所学的“turn on the light”是错误的,而应改成“switch on the light”。这就涉及我国的教育在某些部分是否有失偏差的问题。英语教育应该在时代中与时俱进,错误的英语搭配现在存在于教育过程中如此长的时间,却没有被教师改正,确实有待思考。
(1)地区方言。英语较多塞音,清浊对立,且较多卷舌音。而中国很多地区的学生,如广西,在发这一音时比较困难。“v”是唇齿摩擦音,但在中文中由于南北方言差异,v和w是不分的,也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发与这两个音有关的单词时经常搞混。
(2)发音方式错误。如“ball”和“bowl”、“bitch”和“beach”,尤其是后者倘若不加以区分,则会造成很大的误会。英语中很注重嘴型(发音方式)的变化。发“bitch”时,嘴只需保持正常大小即可,但发“beach”时,嘴需要咧到两边。你不妨试一试,切忌下次不可再闹笑话。
所谓学语言,第一步便是要能够熟练并正确的说出所学语言。但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是乱读一通,随心所欲。而老师在教授的时候也没有注重语言的发音方式。到上了高中之后,常常会发现每个人讲的英语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方言。我认为,学语言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便是能正确地讲,即接受:别人能够正确地接收你所说话的意思。许多英语locals也会犯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但是他们能够说出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像很多人不识字却会讲是一个道理。简单地来说,发音便是门面。
二、“中式英语”的出路
不少作者在国内外发表的文章中,都明确地指出“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文化现象,随着时间会逐渐被取代。但事实却是有些“地道”的“中式英语”甚至已经被收录在英语字典中。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中式英语”。之所以排挤是因为在一开始就否认它的存在,把最标准的英语讲法当作是所有人都应该严格遵守的法则。但文化本就是人创造的,一个开放的国家,对文化应该叫具有包容性。而那些对“中式英语”全盘否定的人倒不如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