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迁都的故事(一).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迁都的故事(一).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1/2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迁都的故事(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迁都的故事(一)
雄安,一块处于河北腹地、默默无闻的区域,一夜之间突然成为国家级新区。这个新区的主要任务是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使北京的交通、住房、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压力得以缓解。
在世界上,首都是一个国家权力的核心所在地,通常聚集了巨量的资源,导致资金和人口不断流入,城市不断膨胀,以至于很快就患上了臃肿的城市病。面对首都的各种突出“疫疾”,像中国这样另辟新区,为首都减负的解决方式比较罕见,更多的国家通过直接迁都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样的做法究竟收获了怎样的效果呢?有什么问题是迁都也解决不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成败得失。
巴西:新首都?划的缺陷
提到近现代的迁都,不得不说的是巴西迁都巴西利亚的举措。1763年,巴西将首都设在风光秀丽的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在接下来近两百年的时间里,由于首都身份的虹吸效应,里约热内卢快速发展为巴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工厂林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过度城市化所导致的结果是,里约热内卢生了“急病”,在人口、交通、能源、环境污染等方面不堪重负,难以履行首都作为政治、行政管理中心的真正职能。同时,巴西内陆和沿海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内陆极端贫困,与沿海极端繁荣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了彻底摆脱首都的负担和压力,为内陆与沿海实现均衡发展提供契机,巴西政府决定迁都。1960年4月,巴西正式将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中西部戈亚斯州的一片荒原上――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地处高原,海拔较高,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均气温保持在22℃左右,比旧都里约热内卢更加宜居。从位置上来说,巴西利亚位于马拉尼翁河和维尔德河汇合而成的三角地带,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质构造稳固,且居于国家的中部地区,经济辐射潜力更大。这里正是作为新首都的理想之地。
吸取了里约热内卢过度城市化的发展教训,在新首都的建设上,巴西想把巴西利亚建成只包含中央行政管理和旅游功能的城市,以免重蹈覆辙。政府不仅着力控制人口和城市规模,尽量减少市区的工业建设和经济活动,而且非常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为了有效缓解首都压力,政府在建设巴西利亚的同时,花大手笔在首都周围建设了8座卫星城市。这些卫星城市与首都距离得当,每座卫星城功能突出,如侧重居住、侧重工业等。卫星城有效帮助首都疏散了人口,将那些因为人口密集而可能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新首都轻装上阵,有效地承担起政治中心的职责。

在迁都的同时,巴西进行了民主化转型,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过去,巴西中央政府对经济与社会进行强权控制,州的自治权严格受限。民主化之后,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各州及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得到加强,不必事事到首都去解决。
尽管迁都巴西利亚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旧都的问题,但实际上,巴西利亚的建设工程浩大,代价高昂。新首都的建设导致公共赤字猛增,通货膨胀加剧。而且政府一次性规划了整个城市,这和城市自然生长的规律存在脱节。市区内严格的功能分区虽然让城市保持了规范的结构,但是城市缺乏综合性的服务中心,中看不中用。公民的实际生活非常不便,想要去修车可能得绕到城市的另一边,要去工作可能又得大费周章,围着城市打转转。更麻烦的问题是,在建设巴西利亚之初,对城市容量的预估严重不足。规划时,预计2000年巴西利亚的人口容量为60万人,可是到了2000年巴西利亚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