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慢性脑供血不足.ppt

格式:ppt   大小:571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性脑供血不足.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1/26 文件大小:5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性脑供血不足.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铁二十局中心医院脑七科李长安
CI)的诊断与治疗
资料摘自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前言
1989年、1990年WHO、美国在脑血管病分类中相继取消了脑动脉硬化症(cerebral arterosclerosis,CAS)这一诊断名称。但在1990年日本又提出了慢性脑供血不足这一名称,其后并制定了诊断标准。我国在临床上应用该名称也较广泛。国内文献中与此相类似的名称还有: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慢性脑动脉硬化症、慢性低灌注状态、脑供血不足等。1995年因考虑到该名称涵义不确切,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等将脑动脉硬化症和慢性脑供血不足等名称从脑血管病分类中剔出。近年来,随着对这一疾病研究的深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新建立这一诊断名称非常必要,理由如下:
在导致脑梗死的严重血流下降和正常脑血流之间,应存在一个轻度的脑血流减少过程。在正常脑血管和动脉硬化性严重血管狭窄之间也应有一个演变过程。这是不言而喻完全可以理解的。应用PET等现代检测技术不少研究提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又2/3存在着脑血流低灌注。
临床工作者广泛认为这一疾病群体确实客观存在。有人在某一期刊网站仅查1994~2006年发表的以脑供血不足命题的文章就有7373条,以慢性脑供血不足命题的文章有598条。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具有头昏、头重等自觉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者,在应用脑循环改善剂后症状明显减轻,说明症状是可逆的,有治疗价值。
危害性大。慢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脑白质脱髓鞘、TIA、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甚至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机制的现代研究揭示其发生与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明显相关。这说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性治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
实验研究已成功建立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动物模型,并证实有其独特的病理改变,而不同于急性脑血管病。
有研究者在一次对临床工作者的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100%同意重新建立相关诊断名称。
一 CI)的概念由来
CI=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
又称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hronic 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 ,CCVI)
最早于1990年由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提出,并不断完善
日本学者在临床上发现有大量中老年患者有以下共同症状存在
这些患者的共同症状:
患者年龄为中老年(45岁以上)
主观上有头痛、头晕、头沉的表现
有不同程度的眼底动脉硬化表现
没有头颅CT/MRI异常发现
众所周知,大脑所有的血液供应来自两大动脉供血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还存在willis环起调节作用(当某一血管供血障碍时可使血液重新得到分配和代偿)
同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脑正常的血液供应应当是40-60ml/100g脑组织/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