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鞘注甲氨喋呤致不良反应(04-20)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8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鞘注甲氨喋呤致不良反应(04-20) PPT课件.ppt

上传人:iluyuw9 2017/11/26 文件大小:6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鞘注甲氨喋呤致不良反应(04-20) 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鞘内注射甲氨喋呤致发热等不良 反应11例
急性白血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之一。目前,初治病人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已大大提高,但中枢神经系统是白血病细胞的主要庇护所之一,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导致白血病髓外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鞘内注射(鞘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提高白血病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的一个关键。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是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鞘注化疗药可引起神经毒性反应,甚至死亡。



我院在2005年2月17日至3月3日
临床行鞘内注射后,有11例出现发热、头痛等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对象
给药方法
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处理
对象
11例患者,(3~55岁),其中男7例,女4例。全部病例根据临床表现、血象、骨髓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检查证实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例,诊断标准符合MIC分型标准。
给药方法
5例儿童患者均为诱导缓解后,予大剂量甲氨喋呤进行巩固强化治疗时,于甲氨喋呤给药后1小时行三联鞘内注射。三联药物的剂量为甲氨喋呤10mg()、阿糖胞苷30mg、地塞米松5mg
6例***患者是在诱导缓解治疗期行鞘内注射,其中2例为三联鞘注,药物剂量为甲氨喋呤10mg、阿糖胞苷50mg、地塞米松10mg,其余4例鞘注药物为甲氨喋呤10mg加地塞米松10mg。
不良反应处理
发热:予物理降温、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激素)等对症处理,并嘱患者多饮水,1~3日后热退。
头痛或伴呕吐: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地塞米松(儿童3mg,***5mg)静脉推注后症状缓解。
讨论
本组11个病例在行三联鞘注后3至10小时左右发生不良反应,表现为头痛、高热和呕吐等,鞘内注射前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对症处理后1~6天症状消失,故可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且未经抗感染治疗全部好转,也可排除细菌性脑膜炎,考虑是由药物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是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鞘注化疗药可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神经毒性反应根据临床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迟发性三型,其中急性神经毒性以急性蛛网膜炎多见,通常在鞘注后最初12小时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和发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