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谁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强国的脊梁
2004-03-18<br凡博士认为,如果我国积极实施基于精益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在开放中形成大国竞争优势,到2020年后将有望实现国际汽车工业强国之梦
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共生产汽车444万辆、销售437万辆,%%,其中生产轿车201万辆、销售197万辆,%%。至此,中国已经超过法国,在美国、日本、德国之后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但不容质疑的是,至今依然KD成风、自有品牌“缺钙”的中国汽车工业羞言称强。
中国何时能跨入国际汽车工业强国的行列凡博士在接受中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我国积极实施基于精益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在开放中形成大国竞争优势,到2020年后将有望实现国际汽车工业强国之梦。
产业集群战略搭载中凡分析指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汽车消费,既是我国汽车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化的强大驱动力之一。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化是在汽车工业开放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与国际汽车集团公司的合作而逐步形成,这意味着国际汽车集团公司在我国目前与未来的投资是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是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进行定位与升级的。”他解释说,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初期,我国只是定位为国际汽车集团公司面向中国汽车市场的合作生产基地,进而成为它们针对全球汽车市场的合作生产与研发基地,最后跻身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
他认为,精益生产方式与大规模定制方式是支撑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两种重要方式,商用车产业集群与前期的乘用车产业集群基本上实施精益生产方式,而后期的乘用车产业集群则是以大规模定制方式为主。
“我凡预测,我国需要10到20年方可形成比较成熟的汽车产业集群,并且前1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20年后可能出现2到3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这2到3个汽车产业集群不仅控制了我国汽车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且也会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
八大因素决定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成败
“汽车产业集群是汽车产业与区域的有机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钱平凡表示,汽车制造在某些区域比在其他区域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这些区域是汽车产业良好的“栖息地”,而一个区域能够成为汽车产业的栖息地并非偶然,它需要一些成功关键因素。
据悉,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历史来看,底特律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一个关键因素是早在1885年的富林特(在底特律周边)就已经是美国最大的运输工具——马车的制造中心之一;同样,今日的丰田城在上世纪初就是日本的重要纺织业中心之一,当时该地的纺织机械业基础良好;再有,巴塞罗拉能够成为西班牙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得益于它是西班牙最早的国有汽车公司——西亚特汽车公司的所在地。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哪些区域能够成为汽车产业的栖息地,不过波特的钻石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钱平凡认为,结合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