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翻译理论(1)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1,550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翻译理论(1)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PPT课件.pptx

上传人:yzhlya 2017/11/27 文件大小:1.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翻译理论(1)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讲
翻译理论(1)
中国翻译史
中国的翻译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汉代-秦符时期
二、隋-唐-宋时期
三、明清时期
四、五四时期
五、新中过成立至今
一、汉代-秦符时期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谈不上是语际翻译。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四年),佛经翻译正式开始。
代表人物:安世高(波斯人)
支娄迦谶、支亮、支谦=
三支(月支人)
竺法护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秦符时代;代表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翻译特点:
释道安主张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
鸠摩罗什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责。如《金刚经》、《法华经》、《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二、隋-唐-宋时期
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
代表人物: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
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
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
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可信,不惹旁人讥疑);
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
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
彦琮以后,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俗称三藏法师)。他和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华夏三大翻译家。
三、明清时代
明代万历年间直至清朝"新学"时期
代表人物:徐光启、林纾(琴南)、
严复
翻译活动: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翻译理论:严复:信、达、雅
四、五四时期
"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代表人物:鲁迅、瞿秋白
翻译活动:介绍马列主义
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
在"五四"时期。
翻译理论:鲁迅主要观点是:
“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持着原文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