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陶院现象的精神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院现象的精神启示.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1/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院现象的精神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陶院现象的精神启示
2015年11月28日,由景德镇陶瓷学院主办的“大道之行――2015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友雕塑邀请展”校区陶艺中心举办。
此次邀请展就是要集中展示校友的艺术风采及其雕塑艺术成就,并以此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强化学校的艺术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特别邀请了曾成钢、范伟民、徐亮、董书兵、宋伟光等中国雕塑界的知名专家、教授、批评家来参加支持此次活动。应邀参展23位校友雕塑家,都是在中国雕塑界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也是“陶院现象”的代表人物。此次展览,在陶院历史上是一次空前的艺术盛事。他们是夏和兴、杨剑平、李艾东、吕品昌、吴少湘、刘小可、秦璞、曾鹏、蒋志强、李见深、许正龙、何镇海、夏德武、罗小平、孙泉、蒋铁骊、刘建华、吴永平、李学斌、戴舒丰、易乐平、肖小裘、夏学兵等。这批校友有5位现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4位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有2位是活跃在国际现代雕塑上的重要人物,都是中国当今具有影响的雕塑家。吴少湘是中国现代主义雕塑和“八五新潮”艺术运动代表性人物。正如评论家徐亮先生所说:“我就深深的感觉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学院系统雕塑上来说,吴少湘先生肯定是学院雕塑的领袖级人物”。现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的
77级校友杨剑平,一直以写实雕塑的意味,诠释着他对古典雕塑艺术呈现当代艺术审美的理念,在中国雕塑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的78级校友吕品昌,全面负责雕塑教育的最高层面,主持策划过多项国家级别的雕塑活动。78级校友曾鹏,毕业以后,一直坚守陶瓷艺术创作之道,早在1984年就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现代陶艺展,他借助石湾的陶塑材料,另辟蹊径的开创出独具个人艺术形象的陶塑艺术,被称为中国陶艺界“真正为陶而生的人”。许正龙是陶院81级校友,他在雕塑理论上颇有建树,出版有《雕塑学》,《雕塑概论》,《雕塑构造》等填补中国雕塑理论空白的专著,对雕塑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85级校友刘建华的作品起先多以陶瓷作为媒介,通过陶瓷坚硬与脆弱并存的特性隐喻现代人对物质的迷恋与不安,揭示出现代社会特有的精神特征。随着创作的深入,艺术家近年已逐渐转向综合媒材的利用与试验。他以其装置艺术,受邀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项大型展事,曾入选威尼斯国际双年展,是活跃在世界现代艺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尚有许多优秀校友雕塑家因时间及联络原因没有参展,他们的成就同样是“陶院现象”的光辉典范。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雕塑教育研讨会上,策展人曹春生首先介绍了陶瓷学院主办校友雕塑邀请展的目的。30位雕塑家校友、雕塑批评家、陶院主管教学的专家讨论了陶瓷学院的雕塑教育,特别围绕“陶院现象”进行了深入讨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成果。
1、“陶院现象”的提法缘由
在中国艺术界有个说法叫“陶院现象”,十五六年前钱绍武先生首先提出来“陶院现象”。它不仅仅是指雕塑,整个陶院艺术圈里的很多人都为“陶院现象”做出了贡献,包括设计类的、各类艺术的,都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艺术家。
在景德镇这样一个小的城市里面,能够培养出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雕塑家。这是基于景德镇这样一个千年瓷都的制作瓷器的技术性很强的实践背景,基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办学追求而出现的。应该说陶院从办学以来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特别是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带领下,他们对学术的这种不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