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高校行政泛化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校行政泛化反思.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1/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校行政泛化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校行政泛化反思
摘要:大学之道在于学术自由与开放,思想的交融与碰撞乃是大学之精魂。而近年来行政官僚深入大学之髓,学术与科研层次和教学规模与设施却出现了巨大的断链,行政权力与教育管理套牢,个人利益与学术捆绑,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使命,也使现代化的校园丧失了大学的精髓――独立之科研、自由之思想。针对以上思考,力求唤起大学精神,回归学术本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行政泛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行政权力在运作中会出现价值取向的漂移,高校行政泛化普遍存在,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直接影响了大学的管理体制,模式化、僵硬化影响了大学本身的发展,违背了大学学术性的精神。但高校去行政化也非一蹴而就,它不仅有着深远的“官本位”历史渊源,还由于法制治学和体制完善仍有很大的不足,同时改革也触动着部分利益,完全在短期内消除高校的行政管理模式未免不近现实,加之目前尚未构建出一个更科学可行的运作模式,真空了教育行政管理,也会使得全国各大高校管理出现尴尬无助之举。而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大学去行政化管理机制对学术的束缚和捆绑,要在科研的管理中遵照教育纪律,尊重学术,尊重教授的地位,回归学术自由和思想开放。

一、重塑大学精神,回归学术本真
校园需要灵魂,大学需要文化,一个大学由于时间的沉淀和学术的发展,必然会形成本学校的历史和精神,陈寅恪在清华国学院时期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它所代表的学术精神和理念,正是我们当今所缺失的。因此,复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去行政化,首先要解放思想,跳出行政层级,重塑大学精神。所谓的大学精神则是代表着高校的内在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所大学的全体师生所具有的整体气质与品格。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简而言之,对一所具体的大学来说,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大学精神是高校在较长的办学历史中逐步积淀形成的,它往往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底蕴,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大学精神又是不断发展的,因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作为对时代与社会发展最为敏感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不仅要感知、适应更要体现、引导社会前进的潮流与趋势,而不能被行政框架所束缚。
二、教育“学术―行政”双模型构建
由于目前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的教学系统和人事管理需要行政管理的模式去保证其有效运转,而真实的学术研究和治学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去实现。因此,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学术―行政”双模型,一方面,单独设立学术委员会,成员为教授专家,没有行政职位和官衔,纯粹以学术研究为主,给予学术研究充分的自由;另一方面,由于行政管理无法挣脱韦伯所涉及的官僚运作模型,高校的庞大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不可能脱离行政管理而长效运转,任命具有丰富的管理能力的行政管理人员直接管理高校日常非学术事宜,有利于提高高校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效度,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扩大和发展。但是,实行“学术―行政”双模型,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学术委员会与行政管理层级的对立和分离,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双方共同享有决定权,也共同承担着高校责任,这也避免了高校行政惯性突然失效的尴尬。
三、教育家办学,尊重科研教学规律
由于针对如何去行政化,是否取消校长任命制,学术界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