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2
文档名称:

房屋建筑学.ppt

格式:ppt   大小:2,959KB   页数:10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房屋建筑学.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1/28 文件大小:2.8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房屋建筑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民用建筑设计
1、建筑的概念
说法较多: “建筑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环境”,“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一切艺术之母”等等。
通常说法: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1 民用建筑设计
2、建筑学的概念
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艺术和科学。
涉及内容较广: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环境规划等。
3、房屋建筑学的概念
研究房屋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及构造设计
1 民用建筑设计
4、建筑的发展:
1)我国的建筑发展历程。
经历阶段:
古代建筑-----原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近代建筑-----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现代建筑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穴居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大自然造化之功奇伟壮丽,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从早期人类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穴居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例如在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因此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洞。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穴居
穴居方式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一定时期内,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对我们祖先的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构成了这样独特的人文景观。
至今在黄土高原依然有人在使用这类生土建筑,这也说明了它对环境的极端适应。
巢居——架构远离暑潮的乐园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可以说“巢居”是我们祖先在适应环境上的又一创造。
巢居
当原始人真正走出洞穴,走出丛林,开始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时,也就开始了有目的的人工建造屋室的活动。人们可以按照自己及社会关系的需要建构自己的建筑与村落,同时,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后,精神需要越发成为左右建筑的重要因素。真正意义的建筑诞生了。
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姆渡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