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假作真时真亦假.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假作真时真亦假.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17/11/3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假作真时真亦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假作真时真亦假
在这个以假乱真的时代,有人会睁着眼说假话,并千方百计地以假为真。更高端的是:你甚至都意识不到你脑中就藏着一个造假网点。
让假话成真
生活的水很深,往往你一不小心就被套路了,于是你不得不做一些或说一些与你态度或个人观点相悖的事。只是,事后你的感觉如何?当你那样做了之后,你的真实态度或观点有没有发生改变?什么也没有吗?好吧,可能真的没有。不过,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当你的行为与你的态度相反时,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原有态度及立场,以此求得与自己的行为保持一致。
斯坦福大学实验
1959年的斯坦福大学,修心理学的本科生正在学习一门心理学导论课,该课程的要求之一是你必须在这一学期内以被试身份参加三个小时的心理学实验。学校的布告栏贴着许多心理学研究生正在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不少大学生在其中一个耗时两小时的名叫“行为测量”的研究上签了名,这一研究是由费斯廷格和其助手卡尔?史密斯主持。最终,实验方确定了71名正在学习心理学的低年级男生为实验被试。

像很多心理学实验一样,该研究的真正目的是对你保密的,因为如果你知道了研究的真正目的,你的反应将会出现严重的偏差,进而使研究结果无效。
你在规定的时间来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你这个实验实际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因此你还会有一些剩余时间。恰好另有一些心理系的人正在就“作为被试的感受”这一话题做采访,所以,实验结束后你们会去接受访谈。
实验第一步:制造无聊
在你面前放了一只盘子,你被要求将装在盘子里的12个线轴盘全都转移到桌上,接着再重新放入盘中。循环往复做30分钟;然后,主试给你一块钉有48个方钉的木板,你的任务是按顺时针方向将每个方钉旋转90度,循环往复再做30分钟。你是不是觉得好枯燥:哎呀,这实验超级无聊呀!那就对了,要的就是这效果。这部分实验的目的在于让每个被试产生统一的消极观点。
实验第二步:障眼法
你被随机分配到三个组中。控制组的被试在完成任务后被带到另一个房间中接受访谈,对任务进行评价(当然是觉得无聊)。其余人则被引忽悠进入下一个环节。
主试假装在为你们解释实验目的,告?V你们每个人都属于
A被试组,A组的人实验前不会得到有关实验的信息,但另外的B组在实验前会被告知:实验很有趣,很吸引人。注意:以上这些都是幌子,也就是说,这只是“故事的引子”。
然后,主试离开房间几分钟。回来后,他为难地表示:现在有个小麻烦,那个给B组传达消息的学生刚好病了,而他们很难临时找到替补。接着他很有礼貌地问你是否愿意加入研究,向正在等待的那个B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传达信息。
实验第三步:创设认知失调情境
你同意后,主试给你一张标有“给B组”的纸条,上面写着“这很有意义,我得到了许多乐趣,并且过得很愉快,这很有趣,很令人兴奋”。然后你得到1美元或20美元,并被带到接待室去会见所谓“B组被试”。你们被独自留在接待室20分钟,随后主试出现,感谢你的帮助,并把你带到访问室进行访谈,以了解你对任务的真实想法。
这整个过程听起来有点儿复杂,但去掉障眼法后其实很简单:被试分有3组,一组为了1美元对任务的态度撒谎,一组为了20美元撒谎,而控制组则如实相告。
实验结果
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验的真正目的是比较这三个组的成员经过实验后对任务的原有态度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