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文档名称: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ppt

格式:ppt   大小:906KB   页数:9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ppt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7/11/30 文件大小:9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九章 居住区规划.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九章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为居民经济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优美的环境。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改建地区的用地大小来决定人口数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设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用房和用地)、分布和布置方式;
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第二节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一、居住区的组成
(一)  居住区的要素
物质要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各类建
筑物以及工程设施
居住区
的要素
精神要素:指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尚、风俗<br****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
(二)&#160;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
根据工程类型可分为两类:
1、建筑工程——主要为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和单身宿舍),其次是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工程设施用房(如泵站、调压站、锅炉房等)以及小品建筑。
2、室外工程——包括地上、地下两部分。有道路工程(各种道路、通道、小路),绿化工程(各类绿地和绿化种植),工程管线,以及挡土墙、护坡、踏步等。
(三)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1、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住宅日照间距范围内的土地一般都列如居住建筑用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杂务院等。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
3、道路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述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停车场、回车场。
4、绿地——指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
(四)居住区的环境组成
居住区的环境可分为内部居住环境和外部生活环境。

是指住宅的内部环境和住宅楼的公共部分内部环境。

住宅又是组成外部生活环境的主要组成内容,它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环境小品等组成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环境(2)大气环境(3)声环境(4)视觉环境
(5)生态环境(6)小气候环境(7)邻里和社会环境
二、居住区的规模
(一)居住区的合理规模(3~~5万人,50~~100公顷)
居住区规模包括人口、用地两方面,以人口作为规模的标志。
居住区合理规模的确定,主要受以下因素决定:
1、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米,在地势起伏的地区还应适当减少。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交通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为600~~1000 米);城市干道所包围的用地往往是决定居住区用地规模的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公顷)。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4、住宅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居住区的类型
按建设条件不同分为:新建居住区和城市旧居住区
按居住区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市内居住区和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按住宅层数的不同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和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居住区。
高层住宅&gt;10层
中高层住宅7—9层
多层住宅2—6层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一)现代居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使原有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渐渐不适应现代生活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如在面积很小的街坊内很难设置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儿童上学和居民采购日常生活必需晶往往不得不穿越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道路交叉口过多也大大影响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和速度。另外,汽车交通带来的噪声、废气严重地影响着原来那些沿街周边布置的住宅的安宁和卫生,使居住环境质量明显地下降。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建筑师西萨&#183;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佩里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