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咖啡病虫害.ppt

格式:ppt   大小:3,589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咖啡病虫害.ppt

上传人:jiquhe72 2017/11/30 文件大小:3.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咖啡病虫害.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咖啡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座
2014年8月10日
咖啡锈病
咖啡锈病是咖啡的主要病害,危害性最大,被害植株,轻者减产,重者死亡。咖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幼果和嫩枝。叶片感病后,最初出现许多浅黄色小斑,并呈水渍状扩大,叶背面随即有橙黄色粉状孢子堆,病斑周围有浅绿晕圈,后期病斑逐渐扩大或连在一起,成为不规则的病斑,病斑最后干枯,呈深褐色,整个感病叶片脱落。
咖啡锈病病因
由咖啡驼孢锈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侵染叶片,有时也危害幼果和嫩枝。受害的叶片后期脱落,易导致枝条干枯;咖啡树结果越多,锈病越重。大量的落叶使尚未成熟的咖啡果实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产生大量干果、僵果,严重影响咖啡产量和质量。咖啡锈病病株上残留的叶片是主要侵染来源。锈菌以菌丝体渡过不良环境。小粒种咖啡锈菌夏孢子在温度适宜(14℃~30℃)有水湿条件时萌芽,在树荫下或叶背面,夏孢子的萌芽率很高,而明亮的光线对夏孢子萌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夏孢子形成后,靠气流、风、雨、人畜和昆虫传播。咖啡锈病的发生与种植品种和生理小种种类分布的关系密切,由于寄主病原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咖啡锈病生理小种不断变异,一些抗锈品种会因相对应的新小种出现而丧失抗锈性。因此,在推广新的抗锈品种和使用多品种混种时更要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延长抗锈品种的抗病性。
咖啡锈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锈病的品种种植。在引种时要严格作好检疫工作,防止病菌传播。
②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清除病原。对苗圃的幼苗要经常进行检查,清除病叶;对咖啡园里的植株要结合修剪,除去弱枝病叶,特别是在旱季结束之前要全面检查,一旦发现病叶应立即组织人力全部摘除,并结合化学防治。
④包括合理施肥、中耕除草、行间覆盖、修枝整形清除枯枝落叶,控制结果量,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在发病严重季节,每隔7 d~10 d用杀菌剂喷树体一次。化学防治。采用1%~5%的波尔多液喷射,第一次应在雨季之前,根据各地具体情祝和病情严重和程度而定,一般每隔2~3个星期喷射一次,粉锈宁对咖啡诱病有预防作用,发病初期有治疗作用。每亩用25%可湿性粉剂35~65克或5%可湿性粉剂150~300克,兑水30千克喷雾。
咖啡炭疽病
是一种发生很普遍的病害。它除了危害叶片外,还可侵害枝条和果实,引起枝条回枯和僵果。果宴感病后,果皮紧贴在种肉上,使脱皮困难,严重时造成落果。咖啡炭疽病分生孢子萌发时对湿度要求很高,在饱和的相对湿度或有水膜的情况下,温度为20℃时,持续7个小时才能萌芽。孢子萌芽后,芽管直接从叶表皮、果实和枝条的伤口侵入,病害在冷凉及高湿季节,特剐是长期干旱后的雨季,发生较严重。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出现病害,3、4个星期后发展较陕,翌年1 月份后病情才逐渐稳定。咖啡褐斑病是半知菌尾孢属病菌引起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生势弱、无荫蔽、结果多的咖啡树的叶片和果实。
咖啡炭疽病病因
咖啡炭疽病是一种发生很普遍的病害。它除了危害叶片外,还可侵害枝条和果实,引起枝条回枯和僵果。果宴感病后,果皮紧贴在种肉上,使脱皮困难,严重时造成落果。咖啡炭疽病分生孢子萌发时对湿度要求很高,在饱和的相对湿度或有水膜的情况下,温度为20℃时,持续7个小时才能萌芽。孢子萌芽后,芽管直接从叶表皮、果实和枝条的伤口侵入,病害在冷凉及高湿季节,特剐是长期干旱后的雨季,发生较严重。一般从11月中旬开始出现病害,3、4个星期后发展较陕,翌年1 月份后病情才逐渐稳定。咖啡褐斑病是半知菌尾孢属病菌引起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生势弱、无荫蔽、结果多的咖啡树的叶片和果实。
咖啡炭疽病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①实施检疫;②加强抚育管理。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氯氧化铜,在发病季节每隔7~10d喷药一次,连喷2~3次,对防治枝条回枯及叶片炭疽菌有较好的效果。
绯腐病
埃尔根回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