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数学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学学习辅助方式。本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以及引导学生对思维的学习。深入探究思维导图在课前、课堂、课后的使用,同时把不同课型与知识点的学习也融入到思维导图的使用中,让学习条理化、逻辑化。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它的出现为学习和理解事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融合了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及图像、想象、颜色、空间等内容来帮助中人们学习和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学习的支手架,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以行走的学习“捷径”。经过长期实验发现: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某一知识的框架结构,以及思维的指导路径。在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中思维导图与数学教学有共通之处,为此我在教学中将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各个环节以及学生学习不同知识时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课前自学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说的就是思维导图在针对学生数学学习中能发挥的效率。对于数学教学,运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学生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层次。为此,我在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尝试放在课前学生自学的环节中。例如,在学习《数轴》一节中,要求学生画数轴,怎样确定原点的位置?怎样确定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画出几个单位长度?在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就能很快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把握。
具体的操作上如下:首先让学生在练习本的中央画一个圆圈,作为思维导图的“原点”写上“数轴”两个字,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主题,然后从数轴中心从四周分别画出它引申出来的各个分支,将与“数轴”相关的的概念和知识点填写到对应的分支线上,此时,如果还有更小的分支可继续刚才的操作。在实际的使用中除了以“原点”作为出发点进行分支的细化,我们还可以使用树状结构、线性结构、画圈的方式表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每一节所要学习的知识比较少,每节课画一个思维导图并不能帮助学生看到整章知识的全貌,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在记录笔记时为每章开始留一页空白,这样学生就能在完成整章学习之后系统的完成思维导图。并且把每一个分支中遇到问题和知识难点进行标记,方便今后进一步的巩固。
二、运用思维导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涉及概念的教学,由于概念是固定的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学生在初学时往往觉得吃力,但是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又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并形成牢固连接的概念网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概念与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并形成简明的知识网络图。例如《三角形》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通过边关系来区分的各种三角形,这时候如果盲目的记忆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但是借助思维导图,把三角形的分类以及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