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近现代史的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等条约是 D
A. 中法《黄埔条约》 B. 中英《虎门条约》
C. 中美《望厦条约》 D. 中英《南京条约》
3.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认识 A
A. 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 中国近代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过程
C.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 D.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5. 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D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6.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B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7. 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B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8.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9. 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 C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10. 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
A.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 太平天国的抗击洋枪队斗争
C. 台湾高山族人民的抗美斗争 D. 义和团的抗击八国联军斗争
11. 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A.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 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 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 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12.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社会制度的腐败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强大 D. 经济力量的薄弱
1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 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
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15.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 D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6. 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A.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B. 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
C. 以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为中心 D. 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
17.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 19世纪60年代后,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变法维新以救亡图存
19.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B
A. 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B. 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 D. 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
20. 在甲午战争后,通过翻译《天演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根据的是 A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谭嗣同
21.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
A.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B.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 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D. 革命派与洋务派的论战
22.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A
A. 戊戌维新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革命
23. 孙中山在1894年领导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