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园设计规范
(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48—92)
一般规定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以下规定:公园树木与地下管线最小水平距离(m)
名称
新植乔木
现状乔木
灌木或绿篱外缘
电力电缆
通讯电缆
给水管
-
排水管
-
排水盲沟
-
消防笼头
煤气管道(低中压)
热力管
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
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二、内容和规模
居住区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同时应照顾老人的游憩需要。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m2之间。。
三、常规设施
游人使用的厕所:面积大于10hm2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设置;~1,大型公园男女蹲位比例为1~:1;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各厕所内的蹲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公园宜设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
公用的条凳、座椅、美人靠(包括一切游览建筑和构筑物中的在内)等,其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但平均每1hm2陆地面积上的座位数最低不得少于20,最高不得超过150,即平均每两个座位的园椅、园凳的服务半径为16m。分布应合理。
第二章总体设计
一、容量计算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 = A / Am
式中 C ——公园游人容量(人)
A ——公园总面积(m2)
Am ——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 / 人)
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近期公园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15m2。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二、现状处理
原有健壮的乔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应保留利用。在乔木附近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管线,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公园树木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外缘最小水平距离(m)
名称
新植乔木
现状乔木
灌木或绿篱外缘
测量水准点
地上杆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