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1—11课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北京周口店)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死
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
器玉器乐器
学会纺织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
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
有最早文
字雏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半坡聚落与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相同点: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等经济活动;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不同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代表性农作物不同;陶器制作中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
打制石器主要采取打制得方法,形态粗糙,与采集渔猎生活相适应,效率低,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是在打制得基础上采取了磨制技术,工具更加精细,与农耕生活相适应,劳动效率要高得多,广泛应用于新石器时代。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大禹治水的启示:(1)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
(2)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
(3)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做到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5课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