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教育习惯篇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习惯篇案例.doc

上传人:taotao0a 2017/12/2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习惯篇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典案例
[案例一]
一位老师接任的班级有一个全校闻名的调皮生,教过他的老师没有一个不说头疼的。面对这样一个学生,这位老师并没有放弃。开学初,精心组织并召开了几次主题班会,慢慢地让他在班集体的温暖中找回自尊,从而改邪归正。几个星期后,偶尔发现这个学生上课时斜坐在凳子的一个角上,好奇心促使她探个究竟,当这个孩子极不情愿的撩开衣服时,她看到了孩子身上一道道深深的血痕,几乎看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当得知是因为不好好学****而被父亲暴打所致,又了解到他也想做个好孩子的想法后,这位老师对这个孩子的生活和学****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孩子从老师那里得到了自己从未感受过的温暖。于是,昔日这个令老师头疼的难缠户慢慢变了。
[案例二]
一段时间以来,一名体育特长生的数学成绩总是下降,问其原因,他说数学老师
根本不在乎他,所以对数学课反感。他还说,有一次他向老师问好,可数学老师竟然没有理他,他感到很没面子,很伤心。课堂上数学老师也从不提问他,即便他把手举得再高,老师也不会念到他的名字,逐渐地他就不再举手了。即使他有时故意做错作业,老师也从没有给他纠正过,竟没有找他谈过一次话,他觉得老师不重视自己,也就对数学课失去了兴趣。
后来,找到这位老师询问情况,竟然说不知道这个学生是谁,班里的其他学生也大多不认识,更谈不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帮助他们了。这位老师还说,成绩好的学生还顾不过来呢,哪有工夫去管他这个差生。岂不知,正是因为这位老师的“顾不上”才导致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反感和学****成绩的下降。
案例分析
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关爱一切学生”。“关爱一切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
一、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尊严的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和人格,关心他们的生活、学****和心灵,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获得快乐。其实,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亨利·海涅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我们的教育往往是扼杀这个世界,给他再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怎样的残忍!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
。”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因为“育人”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的核心在于培养个性,发展潜能。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统一性,以考试为指挥棒,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眼中往往只有“尖子生”,漠视甚至歧视“后进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关爱“后进生”。正如案例中的两位教师,对于“问题生”和“后进生”,案例一中的老师没有歧视,而是给予更多的关爱,最终改变了那位学生;而案例二中的老师眼中看到的只是尖子生,对于“后进生”却“无暇顾及”,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和成绩的下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学校和教师应该挑选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怎能像工厂的产品,分三六九等、搞“优胜劣汰”呢?!
三、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还告诫教师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心灵。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的不少教师和家长,除了“逼驴子上轿”似地关心孩子的分数之外,还关心过他们什么?我们关心过他们今天是否快乐吗?关心过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吗?作为教师,如果我们都能像案例一中老师一样去关注学生的情绪,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够触及到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灵也一定能变成茵茵的绿洲

四、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学问再大,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