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三章法的实施
第一节法的实施概述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法的实施是指国家的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要严格执行和适用法律;第二,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第三,要求通过加强对执法、司法、守法方面的法律监督,确保法的正确实施。这几个方面可以概括为执法(法的执行)、司法(法的适用)、守法(法的遵守)和法律监督,法律监督也被称为护法。
二、法的实施的意义
1、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
2、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3、有利于法律自身在实践中的不断完善。
三、法的实施的方式
四种方式:即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
第二节法的执行--执法
一、执法的概念和特点
法的执行,简称执法,又称为行政执法。执法则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本节所指的是狭义的法的执行。
行政执法的特点:
1、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
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
3、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4、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
5、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性;
6、执法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
二、执法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一)执法主体的概念
执法主体是指有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关或组织。
(二)执法主体的种类
1、各级人民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
2、政府中享有行政执法权的下属机构——行政部门。如工商、税务、物价、财政、海关、公安、交通、市政、卫生、国土、环保、技术监督、安全生产、文化市场等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之内行使行政执法权。
3、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三、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行政的原则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行政活动。这是现代行政法治国家行政活动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为什么依法行政是执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其原因有二:1、指导行政机关正确实施管理。 2、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
(二)公平合理原则
这一原则是市场经济对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平权型经济,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是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市场主体必然要求自身的独立性和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这一原则新要求:第一,在政府与市场、行政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确立一种公平合理的关系;第二,在行政执法中做到适当、合理、公正。
(三)讲求效率原则
这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求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以取得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这一原则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要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有效。建立高效政府。目前我国提出建立服务性政府,实行大部制。
第三节法的适用—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司法的概念
司法,即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二)司法的特点
1、司法裁决的权威性;
2、司法职权的专属性;
3、司法程序的法定性;
4、司法文书的格式性;
5、司法职业的专业性。
二、司法的基本要求
司法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正确、合法、及时。
1、正确
(1)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案件的事实的认定要准确。
(2)司法机关适用的法律要准确。
(3)对案件的处理要正确。
2、合法
(1)司法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适用法律;
(2)对案件的定性要合法;
(3)司法程序要合法;
(4)司法权只能由司法机关行使。
3、及时
(1)司法机关要提高司法工作效率;
(2)严格按司法程序各个环节的诉讼时限的要求办案;
(3)司法机关在法定时限内要尽可能加快办案速度,尽快审结案件。
三、司法的基本原则
1、司法公正原则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以程序公正为重点。
2、司法平等原则
司法平等原则,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含义是:(1)在我国,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2)任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3)在诉讼活动中,要切实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4)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平等地追究法律责任。
3、司法法治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是指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案。这一原则具体体现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司法独立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依照规定,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贯彻这一原则,应处理好两个关系:(1)要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组织的关系;(2)要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5、司法责任原则司法责任原则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驶司法权的过程中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利与合法利益而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