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课程导入
某市解放路,小学二年级学生王某在放学回家乘公交车时发生意外,车来了,尚未停稳,数十名候车的乘客蜂拥而上。弱小的王某随人群往前跑,被挤倒在车轮前。他挣扎着想爬起来,但为时已晚,车轮将他卷入车下,沉重的车身无情地从他大腿根部碾过,造成骨盆粉碎性骨折、右腿踝骨骨折、尿道断裂,失血性休克。事故发生后,当地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呼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不要再让王某的悲剧发生。
教学要求:
阐明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大学生深切地认识到,社会公德的养成、法律意识的确立,都是塑造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法律人格的最重要、最实际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的精神保障。
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及相关的道德领域
社会生活
公共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生活
职业道德
家庭生活
家庭美德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特点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知荣明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道德强调自律,通过道德教育、道德修养提高人的道德观念意识,作用范围更广泛。法律强调他律,强制性规范少数越出规范的人。
道德需要法律支撑;法律以道德建设为
重要条件,道德是法律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