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三两专题10 中古经济.ppt

格式:ppt   大小:1,016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两专题10 中古经济.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12/2 文件大小:10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两专题10 中古经济.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2-13年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0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
【三年高考】
(精选)
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2.(2012高考文综全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答案】:B
【解析】:注意题中时间(明后期)百姓十分之六七不务农而经营手工业、商业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即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这也符合经济基础的变化带来上层建筑变化的原理。
3.(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4.(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答案】:D
【解析】: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
5.(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人主要从事商品的贩运和买卖,所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故选A项。
6.(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


【答案】:A
【解析】:福建泉州港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温陵,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故选A。
7.(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答案】:A
【解析】:注意题中商业活动的时间(北宋)、夜市“通宵不绝”和可以“抵暮”的瓦子,判断这是北宋的商业活动特点之一,打破了时间限制。BCD项三项在题中材料没有体现。
8.(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 。结合图4分析,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是进行元朝时长江南北农业经济的比较。长江以南各行省(如题所述的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粮赋总额相加大于50%,即B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长江南北比较;C项表述错误,如河南江北行省在长江以北,但经济并不落后;D项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在南宋时期完成。
9.(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