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美术馆与大众美术教育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术馆与大众美术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2/3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术馆与大众美术教育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术馆与大众美术教育论文
.。人民大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他们的情感、思想、信仰,构成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和感性形式,成为美术家反映的对象,所以,当美术作品通过美术馆这一举足轻重的社会传播中介而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发生审美关系时,就意味着作品已返回社会生活。
二、美术的大众接受与消费使美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从接受的角度看,美术作品所构造的现实生活还仅只是潜在的,它必须通过大众对美术作品的接受,大众接受者不但被作品所构造的新的现实所感动、从而以新的态度,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理解现实生活,而且还能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美术馆的展示、传播功能。
其三,进入后现代以来,美术由崇高逐步走向大众与通俗,美术由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转向了读者中心论,大众的审美取向会直接影响到美术家的创作倾向,由此大众美术教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美术家在美术馆展示美术作品就是检验大众对作品的态度,从而了解大众的审美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创作走向,尽最大可能地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这就是说大众的审美态度必然会对美术家的创作起到客观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当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得到大众的首肯,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时,大众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助推器,反之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障碍。美术史证明只有那些既有鲜明艺术个性又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家才最终名垂千古,而那些所谓“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由于只有极少数人喜欢,所以难以被时代所认同,齐白石就是一个不可置疑的正面典型。
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冬季举行的傅抱石画作现场拍卖直播中,主持人王小丫公布了关于傅抱石先生的民意测验结果:近百人中仅有一人知道傅抱石,俩个人进过美术馆,这意味着大众的美术教育还非常薄弱。为改变现状,国家必须通过多元的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进入美术馆,享有欣赏美术的权利,使美术能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只有人人都能从美术中体味快乐、分享创作者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时,美术馆、美术事业、美术市场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美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机构,承担着收藏、研究与陈列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播的功能。在我国,美术馆作为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机构,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美术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美术馆在很大程度还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许多人都认为美术馆是给专业人士看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这就要求美术馆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完成当前这个迫切的任务,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颇有借鉴价值:

一、通过艺术讲座使大众了解艺术

2010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已经围绕展览相应举办了20多场形式各异的活动,包括专家讲座、观众体验活动、少儿美术夏令营等,其中,学术讲座已成为中国美术馆影响和引导观众审美的一个重要形式。
“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首次大规模地将体量巨大的当代艺术品搬进了国家级美术殿堂。当代艺术虽然目前炙手可热,广受市场追捧,但不能不承认, X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仍然充满了陌生感,面对具有前卫色彩的当代艺术作品,有许多人由于不了解或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