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债市健康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债市健康发展.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7/12/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债市健康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债市健康发展
2016年4月,以中城建、东特钢等央企债务违约为标志,国企刚性兑付逐渐被打破。信用事件的发酵使得市场趋于谨慎,信用债收益率向上攀升。尽管这轮信用事件的爆发一度引发市场的流动性危机,但不少投资者(尤其是境外投资者)认为这对中国债市而言并非坏事,因为国企央企的违约加剧有助于直接打破国企“刚性兑付”,使债市回归其本质。而2016年年底,债市发生践踏事件,多家企业取消或推迟发债,再融资压力重获市场关注,这或许会令2017年债市违约数目再度增加。尽管如此,信用事件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助于推动中国债市合理的风险定价,并且帮助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
不可否认,打破刚性兑付会在短期内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债市违约会加大一级市场的波动,推高债券发行利率及影响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降低了市场流动性,致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债市波动会蔓延至其他金融市场,甚至冲击宏观经济。
从长远看,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首先,违约事件有利于推动信用债投资回归风险定价,并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在国内特有的刚性兑付背景下,以往高风险高利率的债券甚少出现实质性违约,发生了风险事件通常也是由政府兜底处理,从而使投资者忽略债券的信用等级,盲目追求高利率固定收益类产品。这导致收益高、质量差的项目充斥着市场,质量高、收益低的项目却被挤出。显然,资产的不合理配置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2016年以来刚性兑付被打破,出清一批劣质的项目和企业,这将有助于逐步释放信用风险,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其次,违约事件有助于提高投资者风险防控意识。政府过去的隐性担保导致投资者盲目追求高利率固定收益类产品。然而,固定收益产品并非是指保本保息,其只是约定了预期收益,因此仍然存在违约的概率。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债务违约十分正常。国外之所以重视债券评级,也就是要以此来提示其发生违约的概率。因此,打破刚性兑付,让投资者承担应有的风险,也是市场对非理性投资的教育,有助于提高投资者风险防控意识。
最后,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推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自从人民币加入SDR以来,外资流入国内债券市场的规模有所提升。中债登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国债规模7成至4237亿元人民币,为连续第14个月增持中国国债。但境外机构增持企业债以及中期票据的金额仍在不断下降,而外资投资占中国债市总规模的比例还非常小,%。在主要国际市场维持负利率的背景下,中国债券属于高收益品种,却未能吸引外资涌入。其原因除了国内政策限制较多外,更重要的是国内信息不够透明,不准确的信用风险定价令国际投资者望而却步。可见,增加境外机构对我国信用债市场的信心十分重要,而这个过程依赖于我国信用债市场打破刚兑,并进行更有效透明的定价。
监管层打破刚性兑付意愿明显加强
事实上,过去几年信用利差呈现逆经济周期下行。以10年期AAA企业债和10年期国债的利差为例,其从2010年的250BP大幅降至2016年11月的60BP,而同期GDP增?%%。这说明国内债市整体仍偏刚性兑付,使得市场价格对信用风险反映不足。2016年这两次信用事件的集中爆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内债市逐步打破刚兑,进而完善债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