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创设有“我”之境 激发数学热情.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设有“我”之境 激发数学热情.doc

上传人:w8888u 2017/12/3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设有“我”之境 激发数学热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设有“我”之境激发数学热情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数学教学要创设吸引学生主动投入的情境,从而引发积极思考、获得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应设置不同形式的学习情境。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创设情境;主体意识;激发热情
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增,情绪变得热烈。在这样一个有“我”自己高度参与的课堂中,学生对知识的关注会不断提高,探究意识逐步增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积极参与、内化并吸收,才能实现其自我发展。笔者认为,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应创设不同形式的有“我”之境,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低年级:故事化有“我”之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形象生动、鲜明逼真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接受、投入。扮演故事或童话角色、进行游戏闯关等,是他们主动并乐于参与的活动。
扮演故事角色低年级学生喜欢故事和童话,教师可以借助语言的描绘,将例题编成一个故事或童话的情境,使学习活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设计相应的角色,让学生扮演“主角”,也就是要引发思考的那个角色。“我”即在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先会被角色吸引,精力会集中,情绪会高涨。随着扮演的深入,学生就会面临将要解决的问题,并会带着角色的情感色彩探究思考,从而主动获得新知。
例如,教学“十几减9”一课,教师可以将教学编成小猴卖桃的故事:每位同学扮演成猴哥,要把13只桃中的9只卖给了猴小弟。(为了增强互动气氛,老师可以扮成猴小弟。)还剩多少只桃子?当小老板的意识促进了他们积极的思考分析。此时,学生们对自己的角色已经认同,内在动力被激发,会主动参与并投入解决问题的过程。
进行游戏闯关低年级的教材练习多,虽然形式多样,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新授后的练习会产生倦怠,热情开始下降。此时,教师可以??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来调动学习情绪。设计时,既可以设计成个人竞赛,又可以设计成小组比拼;设计激励性的闯关名称,如火眼金睛、各显神通、勇攀高峰等,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中年级:体验性有“我”之境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再满足于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闯关刺激学习的热情。如果把生活、生产中的场景
“搬”到课堂,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学生会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情境去理解、消化新知。
担当现实角色挖掘生活生产中的数学因素,将教学内容镶嵌其间,让学生担当向往的角色或现实中的人物角色。比如,让每位学生担当“老师”的角色,老师则扮成一个“小马虎”学生,小“老师”们经历如何帮助“小马虎”发现错误、找到错因及改正的过程。再如,担当法官进行断案、担当农民种植作物、担当售货员出售货物,等等。
体验数学活动创设体验情境,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热烈的学习情绪,发现、感受、理解和表达。如学习统计知识,人人搜集身边的数据进行整理;学习周长面积,就到操场选择场地分组测算……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体验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