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文档名称:

专题1:劳动价值论.ppt

格式:ppt   大小:3,733KB   页数:6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1:劳动价值论.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12/4 文件大小:3.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1:劳动价值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1 劳动价值论
问题?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为什么把劳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建立的出发点?
为什么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需要把握哪些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深化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问题?
一、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渊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1723-1790)最早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但是,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动摇不定的,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的辛苦与麻烦”,即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商品价值“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或等于它所能购买到的“劳动的价值”。
一、劳动价值论的的理论渊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吸收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成份,但坚决抛弃了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大卫李嘉图批评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的矛盾之处:“亚当斯密如此精确地说明了交换价值的原始源泉,他要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就应该认为一切物品价值的大小与他们的生产程所投下的劳动量成比例,但他自己却又树立了一种价值标准尺度,并说各种物品价值的大小和们所能交换的这种标准尺度的量成比例。”
一、劳动价值论的的理论渊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李嘉图坚持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又由劳动时间来决定;只有直接劳动才创造新价值,而间接劳动只是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决定商品价值的是必要劳动,是指最劣等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1817年,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劳动价值论的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劳动价值论确立的逻辑分析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说过: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列宁也说过:“……现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同经济学问题有最直接的关系”,“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最紧要的问题,都是同经济问题密切联系着的,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社会的生产关系中。”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如此重要,就是由于它是研究生产关系、阐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能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合乎逻辑的出发点。那么,这个出发点是什么呢?
逻辑起点:商品(形式)—劳动(实质)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商品开始,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被商品这一物的外壳所掩盖。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现象或形式来说,是从商品这个物开始的。
如果抛开资本主义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是以劳动为起点的。商品的最大特点是有价值,而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所以,从商品开始,从实际内容或从实质来说,是从劳动开始的。
马克思曾经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称为资本的经济学,把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逻辑起点:商品(形式)—劳动(实质)
两种解释: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民群众靠劳动这一实践方式创造了物质财富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经济理论上的具体体现。
个别生产者对社会的真正贡献只能是他的劳动,劳动作为社会客观存在的最本质的要素,它是社会最本质关系的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等量劳动的交换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从劳动这个社会最本质的要素出发。劳动作为政治经济学最简单最一般的范畴,是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价值量和价值规律
价值形式与货币起源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