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语文教案 学期:11-12第1学期 授课教师:文法学院党荣珍 授课班级:10机制班(1) (2);10生物(1) (2) ; 10食品班、应用化学班;10化工班、测控班 授课学时:36/3(1-12周)/共144学时 课时安排:10机制(1)(2)周一(5、6)周二(双3、4)/10412/120人 10生物(1)(2)周二(1、2)、周三(单5、6)/10416/75人 10食品、应用化学周三(7、8)周五(双7、8)/10304、10414/105人 10化工班、测控班周四(1、2)、周五(单1、2)/10304/111人
大学语文 Colleg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课程代码:3180101学时数: 总学时36(理论32 讨论4 ) 学分数: 2 课程类别:必修公共课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非中文类各本科专业开课单位:文法学院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编写日期: 2008年 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大学语文属于必修公共课,授课对象为非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主要介绍语言运用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线索以及文学史上主要的 文学现象、代表作家及作品。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既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华文华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华夏民族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 迪。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 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汉语、汉字与汉文化 学时:2 重点:1、现代汉语的形成及其特点; 2、汉语的民族气质; 3、汉字及其特点; 4、汉字与汉文化的联系。 难点:1、关于汉语的民族气质的理解; 2、关于“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镜像”说法的理解。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以及汉字的基本常识,理解蕴藏在汉语中的汉文化以及汉字与汉文化的联系,形成对汉语、汉字与汉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章主要内容:一、现代汉语及其特点二、汉语的民族气质三、汉字及其特点四、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第二章语用与语境学时:2重点: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2、语境的特点和作用 3、语用原则难点:1、对语境及其作用的理解; 2、对语用原则的遵循。教学要求:了解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语境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语用的原则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
本章主要内容: 一、语言和言语二、语境及其作用三、语用及其文化因素 第三章修辞艺术学时:2重点:1、词语锤炼与句式选择 2、修辞的艺术效果难点;修辞的艺术效果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熟知词语锤炼与句式选择的运用,掌握常见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双关等十几种辞格及其表达效果,了解语体风格。力求在说话或写作时,使话语更加准确、鲜明、生动,以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
本章主要内容:一、词语锤炼与句式选择二、辞格运用三、语体风格 第四章诗词(一)学时:10重点:1、《诗经》、楚辞、2、汉乐府 3、建安诗歌与三曹 5、唐诗与李白、杜甫、白居易难点:楚辞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唐诗)的发展历程,并学会鉴赏《诗经·蒹葭》、《乐府诗集·陌上桑》等十首经典诗歌作品。
第五章诗词(二)学时:8重点:1、词的基本常识 2、宋词与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3、元曲介绍 4现当代诗歌与徐志摩难点:宋词与元曲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简要了解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了解现当代诗歌概况,重点掌握宋词,赏析柳永《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等六首经典词作。本章主要内容:一、宋词(一)宋词概述(二)北宋词——柳永《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讲(三)南宋词——李清照《声声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选讲
二、元曲三、现当代诗歌——徐志摩《再别康桥》选讲 第六章散文学时:6重点:1、先秦散文概况与经典选讲 2、唐宋散文概况难点:对《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等篇目的鉴赏。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简要了解中国散文的发展历程,了解在各个发展阶段产生了哪些散文名家名作,重点掌握先秦散文,赏析一些散文名篇如《论语·侍坐章》、《道德经》等。本章主要内容: 一、先秦散文——《道德经》、《论语》、《庄子》、《孟子》等散文篇目选讲 二、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散文 三、唐宋散文——苏轼《前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