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内蒙古呼和浩特房地产市场.doc

格式:doc   大小:2,344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蒙古呼和浩特房地产市场.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7/12/4 文件大小:2.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蒙古呼和浩特房地产市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蒙古呼和浩特房地产市场
调研报告
2011年9月29日
一、城市了解
1、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常住人口287万,其中市区面积210平方公里、市四区常住人口198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现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呼和浩特北依大青山,南傍黄河水。地貌特征为:北部和东南部是大青山和蛮汉山;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050米。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8℃,年均降水量337---418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921小时,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市内有昭君博物院、将军衙署、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等众多古迹和人文景观,周边还有茫茫的草原,是自治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沟通西北各省与内地的陆路通道和连接中国内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桥梁。已建和在建的出区达海通道有7条高速、5条铁路线。直通法兰克福的国际集装箱铁路专列横跨欧亚大陆桥沿线6个国家,运行周期约15天,运行全程近万公里,是目前国际铁路集装箱联用营运全程最长的铁路之一。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为国际机场,通达城市42个,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9多条。
      “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经济实现了“四个翻一番”和“一个翻两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四项指标实现了翻一番;地方财政总收入翻了两番。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65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多,%,发展速度始终处于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929元,按现行汇率计算超过1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174元,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6元,较“十五”期末接近翻一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3亿元,较“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41亿元,较“十五”期末接近翻两番。::,在全区率先形成以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乳业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电力及能源综合利用、生物制药、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时期是呼和浩特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是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产业、财税、金融、投资、国土资源等多个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在很多方面赋予了内蒙古先行先试的权利,为呼和浩特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二是自治区电力、能源、交通等多条出区通道的建设,使呼和浩特成为连接西部资源富集区与东部京津唐市场的枢纽;。三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将呼和浩特列为呼包鄂榆主体功能区的核心区域以及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的建设,使呼和浩特享有优先发展的诸多政策优势;四是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呼和浩特已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紧紧围绕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继续保持两个“领先”,着力推进三个“深刻变化”,力争实现四个“翻番”。
      两个“领先”:一是经济发展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二是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三个“深刻变化”:一是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切实推进产业多元化、产业延伸、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在总量扩张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在2011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城同创”,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5个旗县所在地城镇建设进入全区101个旗县区的先进水平。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和农民收入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力争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个“翻番”: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