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必修一 必修二提纲).doc

格式:doc   大小:253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必修一 必修二提纲).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2/5 文件大小:2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必修一 必修二提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必修一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出现了公共权力,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
1、主要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
2、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3、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都镐京
1、分封制: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
最高统治者:周王。以都城为中心的附近区域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殷商降族、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
意义:使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小宗体系。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弟为小宗。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实质:不仅是家族等级制度,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分封制、宗法制破坏;兼并、争霸战争频繁。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激烈;各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二、秦朝的统一
1、建立: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历史条件:客观上①历史潮流(民族融合、渴望统一、大国兼并小国);
②秦国实力最强(商鞅变法)。
主观:嬴政的正确决策。
疆域: 地图(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
(2)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御使大夫、太尉(职能?)
(3)地方: 废分封,置郡县
(4)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6)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影响: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3课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基础知识: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演变。选官制度的发展。监察制度。重点问题: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秦朝
丞相
最高行政长官
建立
西汉武帝
中朝
决策,与丞相制衡
巩固
东汉
尚书台
取代三公的权力
魏晋南北朝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权力分配未定型

内史省中书省门下省
同唐朝
完善

中书省
起草诏令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尚书省
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____ ____ ____)
宰相办公机构,行政权
军权(发兵权)
财政,长官”计相”
加强,相权再分割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

中书省
下设六部
发展

废丞相,设内阁
丞相制度被废除
顶峰
三省六部保留,无实权

军机处
跪奏笔录
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结: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秦至前清):
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制度
备注
影响(作用)
西周
“世卿世禄”
贵族世袭土地、人口、职务、待遇
战国、秦、汉
军功爵制
商鞅变法
汉武帝
察举制、征辟制
察举制:察廉、举孝。地方每年推荐人才。
征辟指:策问当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不定期,政府向社会招聘。
扩大官僚队伍
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团体。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制
前期标准家世资力和个人行能,后期看门第高低
三年一次
前期积极,后期重家世轻才德,累世公卿,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