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诗词“鸳鸯”解读.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诗词“鸳鸯”解读.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4/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诗词“鸳鸯”解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诗词“鸳鸯”解读
摘要: 诗词解读向来有“诗无达诂”之说,“鸳鸯”一词由于词意的递延、时代的变迁等原因,在文本解读中常会发生淆乱,厘清词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意。
关键词: 鸳鸯解读古诗词
鸳鸯是人所共知的一种水鸟,提起此种水鸟,总是令人不自觉地生发绯想。该鸟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沿海地区,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合成后统称鸳鸯,亦可称雄鸳鸯、雌鸳鸯。在中国古代民族文化中,鸳鸯鸟被描述为爱情忠贞的象征,古典诗文多有歌咏,许多刺绣、年画、剪纸、花鸟画等也常以此鸟取材,往往能起到意在言外之功,一种甜蜜的、令人向往的爱情伊甸园仿佛就在眼前。这种独特的文化意象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心理意义已经融于我国人民的潜意识里,至今仍然活跃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例如一些婚介机构起名“金鸳鸯”,就具有代表性。
《诗经·小雅》最早赋予了鸳鸯鸟象征美好婚姻的涵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对本诗旨义的解释主要以明人何楷为代表:“以《白华》之诗证之,其第七章曰:‘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是诗亦有‘在梁’二语,词旨昭然。诗人追美其初昏。凡诗言‘于飞’者六,其以雌雄连言者,惟‘凤凰于飞’及此
‘鸳鸯于飞’耳。”清人姚际恒、方玉润都赞同何说,认为是一首祝贺新婚的诗。理解而言,这一说法更通达,可解作贺婚诗,前二章赞美男女双方才貌匹配,爱情忠贞;后二章祝福其生活富足美满,无疑更贴近诗旨,更容易为民间接受。
汉代无名氏绝句云:“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汉乐府经典《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中学经典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可见,至迟在汉代鸳鸯已经被赋予了恩爱夫妻的寓意,历代虽多有生发,但恩爱夫妻、寄托夫妇相思等与此相关之意始终占据主流。
成为一种典型化原型之后,鸳鸯便走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民间女红刺绣鸳鸯戏水以寄托情思,鸳鸯图案出现在被褥(鸳鸯被)、枕头(鸳枕)、裙衫、发结(鸳鸯结)、屏风(鸳屏)、帷帐(鸳帐)、鸳鸯锦、绣鞋(鸳履)等器物上,在诗歌也多有表现。
到宋词兴盛起来后,受词为艳科的影响,作为寄托女性柔思的鸳鸯更是大量进入词境,经过巧手刺绣的五色鸳鸯“浮游”在美人的金莲上,随着步履轻摇,凌波微步,仿佛一对鸳鸯前后错综抚偎着,悠闲地在湖中浪漫。这些题材也是花间派的上手戏,波及两宋,影响深远。其意蕴远远超出了鸳鸯鸟的生物本义。在此摘举几例:如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周紫芝《鹧鸪天》:“花褪残红绿满枝。嫩寒犹透薄罗衣。池塘雨细双鸳睡,杨柳风轻小燕飞。人别後,酒醒时。午窗残梦子规啼。尊前心事人谁问,花底闲愁春又归。”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