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主旋律”概念泛化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主旋律”概念泛化分析.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7/12/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主旋律”概念泛化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旋律”概念泛化分析
[摘要]中国电影由“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三分天下已是一个约定俗成并被普遍接受的现象。这种分类方法以电影的社会功能来作区分,造成了电影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的对立,严重束缚了我国电影的健康发展。伴随着主旋律电影的探索,出现了将主旋律概念泛化的趋势,大有以主旋律的概念代替主流电影概念之势。这种主旋律的泛化实际上还是在强调电影在政治、商业与艺术上的三元对立,不利于电影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主旋律泛化三元对立

中国电影由“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三分天下已是一个约定俗成并被普遍接受的现象。这种分类方法以电影的社会功能来作区分,主旋律电影承担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政治功能:商业电影承担着电影的市场需要与娱乐功能:而艺术片则主要承担着电影的艺术创新、审美功能。然而这种分类方法造成了电影思想性、娱乐性、艺术性的对立,严重束缚了我国电影的健康发展。
“主旋律”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电影创作上大批武打片、侦探片等商业片热潮,电影局提出了“弘扬主旋律”的口号。此后,“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逐渐演变、上升为我国的文艺工作指导方针,并随着江泽民在1994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这一主张后,迅速于全国推行,最终被写进了十五大报告,成为党在文艺工作中“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可以说,自诞生之初“主旋律”这一概念便是作为商业电影的对立面,以一种优越的面貌而存在的。我们经常听到对~部主旋律影片的正面评价是:“影片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本该就是思想、艺术、观赏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这一被普遍使用的评语恰恰说明了“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三分法在电影观念上所造成的割裂和对立。
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划分并非从艺术本体角度出发,而是硬性割裂了艺术“真善美”和“认识、教化、审美”相统一的本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违背艺术本质的。“我们的电影往往因为不同的形态归属去孤立地追求各自的所谓独立价值:主旋律只是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商业电影只是侧重对大众欲望的满足,艺术电影仅仅强调的是个人理念的表述:这都忽略了对国家、群体、家庭、个人总体利益的整合策略。”它削弱了原本统一的艺术创造力与感染力,有意无意地将电影创作引上了一条分裂的道路。

从创作角度说,拍摄之初已将影片桎??在一个既定的模子里,必定造成对创作的束缚。主旋律电影因过分强调其宣传教化功能而忽视电影与生俱来的娱乐功能,商业电影在满足大从欲望之时忽略对真善美的追求,艺术电影仅仅强调个人理念的表述,而理所应当地放弃了电影的娱乐功能和意识形态传播功能。
从观众的接受角度说,三分法分别突出了三类电影的某一方面,并在观众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即主旋律等于说教,商业电影等于好看加非高雅,艺术电影等于高雅晦涩而小众。这种思维定势造成大量普通观众对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的一种天然的排斥,而对商业电影则表现出一种有保留的迁就的喜爱,就像对公然打出商业电影旗号的冯小刚的贺岁电影,高票房说明了观众的接受与喜爱,而在业内,冯小刚的商业电影并没得到应有的肯定与评价,至今冯小刚电影无一获奖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而普通观众在内心喜爱的同时却也往往评价为“还行”,“就看一乐呗”,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