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侠义精神武侠电影的灵魂.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侠义精神武侠电影的灵魂.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2/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侠义精神武侠电影的灵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侠义精神武侠电影的灵魂
[摘要] 侠是我国历史上个性鲜明的一个群体,对我国的传统伦理观念有巨大的影响。“武”是侠客行为的必要手段,“义”是侠客的目的,是侠客的精神所在、灵魂所在。武侠电影无不是在表现侠客的侠义精神:讲求道义和信义、疾恶如仇、锄强扶弱、见义勇为、重义轻利、为国为民、追求自由及人格的平等与独立等。武侠电影所展示的侠义精神,是人类永远的光荣与梦想,在影片中的侠客身上,观众总能够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意志。
[关键词] 侠;侠义精神;武侠电影

曾经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看武侠”[1],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说法。武侠电影近几十年发展比较迅速,在我国的社会各阶层以及全球各地的华人世界,大部分人对武侠电影还是比较欢迎的。武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众多的武侠电影景象壮丽、场面奇异、动作惊险、刀光剑影、嬉笑戏耍,影片在无意识的情感宣泄同时,总还有意识地与侠义精神相结合,使影片在一种民族精神之中与观众产生共鸣。
武侠电影所展示的侠义精神,是人类永远的光荣与梦想,
在影片中的侠客身上,观众总能够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意志。侠客来无影去无踪、武功高强,洒脱豪放、自由任情、重义轻利、敢爱敢恨,济困救贫、匡扶正义,是现实社会中有着各种困惑的人们的一种心灵向往。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随着侠客的行动和电影情节的发展,人们如同穿越时空置身于故事之中,人格得到超越,道德得到升华,并以此获得伦理意义上的巨大心理满足。
现代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同时自然生态遭到很大的破坏,人情更加淡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我们的传统文化也遭受到巨大的冲击。人们在焦虑、彷徨之际,便对武侠电影所表达的“侠义”有一种精神复归的感觉和愉悦,对古老的理论道德有一种憧憬。有学者论述“武侠世界成为现代中国人逃向想象的道德乐园,以理想人格的幻影来谐和现实的心理失衡,并寓寄自我的追求和向往”。
一、中国古代的侠
侠是我国历史上个性鲜明的一个群体,又称谓为“侠客、侠士、游侠、剑客”等。侠最早来源于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士”阶层,孟子在对“周制”的论述中有:“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可以看出,“士”是当时贵族阶级中的最低阶层。士在最开始是专指武士,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
,士阶层开始分化,开始慢慢出现一批文士,形成了儒、道、墨等诸子百家,遂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留存在武士状态的一部分人仍保持着尚武的传统,当时的人便称之为“侠”。而“士”也就成了知识阶层的专用称谓。
战乱导致私门养客的风气盛行,战国四公子门下食客均超过三千人,平原君曾自夸,一旦有事“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这里的食客既有士,也有侠。养士成为政治集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士和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效力的方式和投靠的主人,这时的侠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再加上周王室的渐衰,侠生存的社会环境也更加自由,侠的自由流动也更加频繁。当时的人们便****惯称他们为“游侠”。
在汉初任侠风气浓厚,出现了诸如季布、郭解、灌夫、剧孟等侠客,他们行侠仗义,甚至为了节义、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然而侠客的作为对统治者来说并不总是好事,韩非子更是把侠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