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11白居易诗二首.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1白居易诗二首.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7/12/5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1白居易诗二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十一、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了解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
2、了解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
3、背诵《放言五首》(其三),熟读《卖炭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适当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与诗歌创作主张。(重点)
2、了解关于周公与王莽的典故,迸而通过典故理解《放言五首》(其三)的寓意和作者的感情。(难点)
3、理解《卖炭翁》浅白诗句中蕴涵的意义,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恨和对老人同情的感情。(难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1、请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白居易,以及所了解的他的作品。
2、教师作补充。
白居易,太原人,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出身于仕宦之家,(772—846),享年75岁。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己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他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这可以说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白居易也曾出任为杭州刺史,在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本课诗歌都选自《白氏长庆集》。
三、《放言五首》(其三)分析:
(一)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送,含“告诉”之意)君一法决(判断、决断)狐疑(狐性多疑,因此称犹豫不决叫“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shī)。
试(检验、试验)玉要烧三日(天)满,辨(辨别、区分)材须(同“需”,需要)待七年期(期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假如、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又)谁知?
①钻龟:占代占卜,在龟甲上钻灼,从裂痕定吉凶。祝蓍(shī):也是占卜。蓍,草,古人取它的茎占卜。
②“试玉”句:作者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说:“锺山之玉”用炉炭烧三天而“色泽不变”。
③“辨材”句:作者原注:“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