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媒体批评兴盛原因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媒体批评兴盛原因探析.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2/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媒体批评兴盛原因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媒体批评兴盛原因探析
[摘要]媒体批评已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的文化现象,媒体批评的兴盛是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结果。大众传媒的繁荣、文学的转型,以及受众欣赏****惯的改变,是媒体批评兴盛的外在基本因素;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学批评自身也面临着困境和危机,其改革和转型成为必然,这构成了媒体批评兴盛的内在因素。媒体批评的出现顺应了传媒、大众和文学创作的需求,在传媒和批评领域焕发出勃勃生机。[关键词]媒体批评;大众传媒;文学批评;市场经济

媒体批评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大众为接受主体,以当下的文学现象为批评对象,它具有与传统文学批评不同的特征,已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的文化现象。它的兴盛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原因。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形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经济由国家行政部门按计划调控,“长官意志”决定经济政策的制定,市场经济规律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漠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启动,“生产――消费”规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经济的转型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化也随社会转型而转型,而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媒体批评的兴盛和发展。

一、媒体批评兴盛的外在原因

1 大众传媒的繁荣使媒体批评找到了存在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大众传媒是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但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似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那时的媒体属于由国家调拨资金的事业单位,其生存和发展由政府部门统包统揽,无需承担任何市场风险。这使媒体缺乏竞争意识,其数量和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同时,媒体带有较浓的意识形态色彩,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为主要目的,是“党的喉舌”和“国家机器”,而不是新闻学意义上的“大众传媒”。在这种单一的文化语境下,发表在媒体上的文学批评也往往成为政治的“留声机”、“传声筒”,批评家的个体性、创造性受到了无形的压抑。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众传媒被逐步推向市场,由国家全额拨款到差额拨款,进而到自食其力、自负盈亏,而“一旦你承认自己是商品,你就不能和市场较劲”,所以,大众传媒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考虑消费者――大众的需求。于是,媒体的制作、流通和消费从过去的封闭走向了开放,关注大众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等等成了大众传媒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正如沃纳,小詹姆斯所说的,当大众传媒真正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传媒自身也处于一种竞争意识时,大众传媒的传播意识和大众意识才真正释放出来。大众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真正获得了主体性的地位,有权利开创属于自己的文化形式,并在其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丹尼尔?贝尔就曾说过:“文化领域的特征是自我表现和自我满足。它是反体制的,独立无羁的,以个人兴趣为衡量尺度。在这里,个人的感觉、情绪和判断压倒了质量与价值的客观标准,决定着文艺作品的贵贱。”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给大众传媒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促使大众传媒形式和各种形式的媒体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报纸2000多种,期刊种类8000
多种。互联网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美国《时代》杂志曾预言,到2005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络市场。这一预言已成为了现实。
大众传媒的繁荣和多元文化语境的形成,构成了现代传媒时代和现代信息时代,体现传媒意识和大众意识的媒体批评由此找到了存在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2 文学的转型促使了媒体批评的兴起。
(1)文学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陈思和曾指出,社会的文化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共名”,一种是“无名”。“共名”是指“某种时代主题支配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无名”则是指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意志广泛渗透到文化领域,文学被视为“革命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成为国家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中国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惊人的“共名”现象,作家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了无形的遏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作家终于从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创作自由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中国的文学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学作品的数量多,如全国的文学刊物有600多种,长篇小说的年产量已连续多年都在500部以上。现在任何一年的文学创作量,都超过“文革”前17年文学创作的总和。②各种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