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明代《兰亭序》墨拓长卷欣赏.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代《兰亭序》墨拓长卷欣赏.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代《兰亭序》墨拓长卷欣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明代《兰亭序》墨拓长卷欣赏
山东省海阳市博物馆有一幅《兰亭序》墨拓长卷,非常引人注目。它全长18米,。内容包括:明初周宪王东书堂刻兰亭五种(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模赐本一),仿李伯时(李公麟)兰亭修禊盛状图,孙绰后序,柳公权、米芾、宋高宗等有关禊帖流传的诸家传说,赵孟十八跋及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益王潢南道人刻石成拓的记述等。书法俊逸,刻工精致,人物、风景生动传神,蔚为大观。
《兰亭序》(1)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暮春,初渡浙江的王羲之51岁,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祓禊之礼,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雅士集会,参加集会的名流有司徒谢安、辞赋家孙绰、高僧支遁等40余人。适时,群贤列坐溪畔,行曲水流觞之雅事。承载酒杯的荷叶顺流蜿蜒而下,流经诸贤身边时,其人必须赋诗一首,否则,就要被罚酒。此次集会,共有11人作诗两篇,15人作诗一篇,16人作诗不成,各罚酒三杯。最后,大家一致推举王羲之为这次盛会所成诗集作序,此时王羲之酒兴正浓,欣然命笔,倾刻草就《兰亭集序》妙文。草稿凡28行,324字。其中“之”“以”“为”“兴”等字多有重复,特别是“之”字重复达
20处之多,然皆形态各异,而又自然协调。
据说酒醒后的王羲之自己也感到十分惊讶,遂又写百十幅,始终不如原作满意,因而原件就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直传至第七世孙隋代智永禅师手里。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尤其对王羲之推崇备至。他曾以重金遍收天下王书遗墨,据说共得真书、草书、行书2200余篇。他让当朝书法家虞世南选出300篇藏于内廷。后来李世民又听说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保存在他的七世孙智永禅师的弟子辨才那里,就派人前去索取,辨才推说没有。后又派御史萧翼前去赚取。萧翼乔装成游客,到会稽永兴寺造访,极力与辨才结交,不时前去谈诗、论画、下棋、评论书法。一次说到书法,萧翼取出几种古帖给辨才看,辨才说:“你这些帖都不算好,我有《兰亭序》真迹,那才算得上好帖呢!”萧翼假装不信,说:“数经乱离,真迹岂在?”辨才于是从房梁上取出所藏《兰亭序》真迹给萧看。萧翼又故意指出上面的缺点与辨才争论了一番。几天后,有人请辨才去吃斋饭,萧翼趁其不在,将《兰亭序》真迹盗出,并派人火速送往朝廷。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兰亭序》后,就命侍臣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各摹拓数本,分赐给皇太子、诸王、近臣。而一时能书者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也各临摹若干。真迹遂收藏起来。传说李世民生前,特嘱将《兰亭序》陪葬昭陵。

唐太宗以后,惟宋高宗最爱《兰亭序》。拓片中,宋高宗记录王羲之书写《兰亭序》经过以及唐太宗从辨才手里赚取《兰亭序》等正史、野史各种传说达2000余字,充分体现出宋高宗对《兰亭序》研究之深。
宋高宗之后,就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的兰亭十八跋。虽然这十八跋在书法界争议较大,认为是赵氏十三跋、十六跋的拼凑本,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