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湖北.五峰茶文化旅游节五峰茶文化旅游节.ppt

格式:ppt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湖北.五峰茶文化旅游节五峰茶文化旅游节.ppt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8/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湖北.五峰茶文化旅游节五峰茶文化旅游节.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名茶之乡
初步设计草案 2 0 0 5 年 2 月 1 日
此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书面许可,其它任何机构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项目操作整体思路
全线品牌贯穿
茶文化节不仅是产品品牌的节日,也是五峰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它与茶产品品牌是相辅相成的一体,是五峰及五峰茶茶进一步突破的窗口之一。
上游统一规划中间积极配合下游全面参与
此次方案更加注重分层次细化推广,对外打品牌战,对内实行茶文化普及运动,点面结合,让更多的人成为五峰茶文化的代表,这对后期五峰及五峰茶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五峰及五峰茶走向世界的真正意义所在。
明星及行家助阵
在不同时期对于品牌塑造以及产品推广都具有加速的作用,可以提升产品台阶、协助产品推广。在和平经济发展时期它也是人们评价和判断一个品牌的标准之一。
本地做接待,异地做宣传
双枪齐下、确保实效。这也是区别于往界的重要转折点。
01
项目计划书细则
02
五峰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身特色以及文化的进一步提炼
以品牌为核心统一规划、分级推广和传播
细化、普及茶文化
全方位立体推广之异地样板市场推广
资金筹集方案
资金使用明细
附件
五峰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茶叶基地建设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建成了以采花乡、五峰镇、长乐坪镇、渔洋关镇等4个乡镇为主的茶叶主产区,“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茶叶加工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全县共有各种生产规模的茶叶加工厂194家,其中年纳税15万元以上的骨干茶叶加工企业为15家。
名优茶品牌优势初步显现。有30多只茶叶获得过国际、国内各个层次的茶叶鉴评会金奖。全县重点培育了“采花毛尖”、“天麻剑毫”、“虎狮龙芽”、“水仙春毫”四只茶叶品牌,“绿珠牌”采花毛尖位居湖北省十大名茶之首,并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志;“暑天牌”天麻剑毫茶是全国唯一一只获得国家卫生部“健”字号批文的茶叶饮品;“虎狮牌”虎狮龙芽获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茶杯”茶叶评比特等奖;“水仙春毫”获得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茶叶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宽。着力培养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茶叶销售人才,茶叶销售由以前的大多数在省内销售逐步走向全国乃至国外,五峰茶已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并已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国。
无公害茶叶开发形成共识。已建成无公害茶园8万亩,其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园3000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1200亩。
03
自身特色以及文化的提炼(一)
陆羽《茶经》一文源中载,“其(茶树)巴山峡川有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巴山峡川是世界著名的古老茶区,三峡绝壁上的悬棺经考古发现,内存有巴人兵器、茶叶等物,说明巴山峡川产茶史逾三千年。
五峰,正是陆羽所说巴山峡川茶产区的中心地带。五峰与长阳是邻县,距长阳钟离山巴人发源地,仅数十里之遥,是巴人发源地带。
上世纪50年代大搞茶叶劳动竞赛,1958年,小河采茶七仙女中之周启玉创日采
,并将鲜叶制成68市斤茶献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茶叶后,请中央办公厅代为复信,对七仙女的竞赛赞扬鼓励,并寄回茶价款200元,
为的是“以免影响采茶七仙女的收入”。领袖与茶农情
深似海,传为千古佳话,飞颺全国,一时,“七仙女”
电影,京剧,全国演放,五峰茶名驰天下。
04
自身特色以及文化的提炼(二)
五峰县全境皆山,山产好茶,是宜红的核心产区,宜红特点是茶汤冷却后形成乳脂,形同加了牛奶,称“冷后浑”,为高级红茶品质特征,世所罕见。
五峰茶种为中叶种,香极高、味极浓醇,天然品质极佳,既无小叶之淡薄,又无大叶之苦涩,集各茶种优秀品质于一身。制作精工,茶厂均在青山碧水之间,车间清洁明亮,普遍采用冷库贮藏,易拉罐包装,明前开采初期鲜叶价达80元/kg,极品茶出厂价5-6百元/kg,然贝云者如云。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75万亩。2003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3000吨,其中名优茶1400吨,占47%;预计可以实现茶农收入5000万元,茶叶税收500万元。
05
自身特色以及文化的提炼(三)
农业部确定五峰县为全国无公害茶示范基地县;
国家林业局授予五峰县为:中国名茶之乡;
湖北农业厅认定五峰为:名茶大县、效益强县;
省人民政府授予采花乡“茶叶名乡名镇”称号;
全县已建成无公害茶园8万亩,其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茶园3000亩,获得有机茶认证的茶园1200亩。
有8家企业的10个茶叶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茶颁证。其中获得无公害茶颁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