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谈民俗旅游.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民俗旅游.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17/12/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民俗旅游.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与民俗旅游的含义
民俗旅游就是人们离开自己的住所,去了解、体验不同于自己民族的一些生活方式、惯例和规矩。更正确地说,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
,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
,不拘泥于一种格式。

二、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

(一)文化价值观
: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三)社会价值观
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三个原则

独特性原则是建立在民俗文化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现代人旅游又是一个求真求实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挖掘蕴藏在民间的民俗遗存,去劣留优;同时,要开展民俗研究,对本区域的民俗加以科学整理。其次,要抓好本区域民族文化的精品挖掘,科学开发,营造一个逼真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