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相机的内测光.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相机的内测光.doc

上传人:好用文档 2017/12/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相机的内测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相机的内测光
现代的新型相机,尤其是35mm的各种相机本身都有测光系统,可以给使用者提供很大的方便。传统相机是将图像记录在胶卷上的,而每种胶卷的感光度都是一个恒定值,例如ISO100或者ISO400等等。要使胶卷正确感光,就要控制镜头的进光量。控制手段就是调整光圈和快门,从而达到最合适的进光量,得以让胶卷正确感光。

内测光的产生

过去的相机都没有测光系统,需要摄影师根据对拍摄现场光线的估计,来选择光圈系数和快门开启时间。这种方法需要摄影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根据不同的光线,
合适的曝光参数――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而且还要事先想到,是根据景深范围先选择光圈,还是根据被摄体的运动状态,先选择快门,操作起来是比较麻烦的。单凭人的眼睛来估计曝光参数,误差可能是很大的。再者自然界的光线往往变化得非常快。当您选好曝光参数后,在按快门的瞬间,光线有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所以当时拍摄的成功率不可能很高。好在那个时代,人们主要是拍摄黑白照片。黑白胶卷有较大的宽容度,允许较大的曝光误差。而且在照片后期制作时,还可以进行校正。随着彩色胶卷的普及,对相机测光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彩色胶卷的宽容度比较小,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更小,这就要求曝光更为准确。因为曝光的失误,会严重影响照片的色彩还原。用人眼估计曝光参数的方法,也就显得太落后了,也难以满***色胶卷达到曝光准确的要求。

为了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和彩色摄影的需要,手持测光表便应运而生了。使用测光表,虽然可以较为精确地得到正确曝光所需的光圈和快门的曝光组合。但是手持测光表的检测范围,和相机所使用的镜头的视角不见得一样,尤其是对可更换镜头的单反相机。因此,测光值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另外使用测光表测光后,还要用手来调整光圈和快门,整个操作过程比较长,拍摄的效率是很低的。直到1962年,在日本的宾得35mm单反相机上,首次实现内测光的方式。内测光也称TTL测光,这是Through The Lens三个英文字的字头,其意为通过镜头的测光方式。也就是将测光表安装在相机的内部,检测的光线是通过相机的镜头,才达到测光系统的测光元件。是单反相机内测光的示意图,A、B两点就是通常测光元件安装的位置。检测的光线是通过镜头达到测光系统的,和达到胶片表面的光线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内测光系统可以得到准确的测光值。而且这样一来,不管相机更换什么镜头,测光系统总是检测通过镜头射入的光线,不会存在测光表和镜头的视角不同的问题了。

专业单反相机上都有一个取景器目镜遮挡片,主要是用在眼睛没有靠近取景器时(例如在***时),防止杂散光由目镜进入取景器内。杂散光进入取景器,将会干扰测光元件测光的准确性。现代的非专业级自动调焦单反相机,也都有一个目镜盖,或单独装在背带上,或直接设在背带上,需要使用时,将目镜的眼罩取下,再将其插在目镜上。这是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小细节,不注意常常会导致拍摄的失败。

内测光的发展

内测光相机一经诞生,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是对于经常更换镜头的相机来说,内测光确实有独到的优势。因此,35mm单反相机全都走上了内测光的道路。120单反相机加装配件,也可以实现内测光。在旁轴取景相机中,采用镜间快门的相机,由于快门设在镜头中间,所以很难采用内测光装置。即使是到现在,采用镜间快门的旁轴取景